第250章(2 / 2)
俄联邦某专家:“太可怕了,鹰眼一号居然能预测碎片垃圾的旋转轨迹进行准确抓捕,这至少需要万亿级的流体力学模拟空间,他们哪来的资金?”
“……”
原本国外只有少量民众在关注这件事,但各个国家的专家教授全都在网络上发表看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直播间,热度疯狂攀升。
鹰眼一号,这四个字,在这天晚上,登陆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新闻首页。
主控室的人,几乎熬了一整夜。
天刚微微亮的时候,容遇沙哑的声音响起:“鹰眼一号,首飞任务完成!”
虽然一夜未眠,但所有人精神亢奋,大声欢呼起来。
崔霄摘下眼镜,揉了揉发红的眼眶,哑声道:“通知媒体,十分钟后发布会。”
记者们早已架好长枪短炮,当一行人进来的时候,闪光灯如暴雨般闪烁,齐齐对准了坐在轮椅上的林让。
所有一线记者都知道,这次的鹰眼一号项目,是出自于一个年轻人之手,连崔霄这位闪闪发光的总工程师,也只是辅助而已。
记者争先恐后提问。
“林教授,作为鹰眼项目的总设计师,您能谈谈这次成功的意义吗?”
“林教授,请问您最早是因为什么契机开始研发鹰眼?”
“林教授,您认为这次鹰眼一号成功发射,会给全球太空形势……”
“鹰眼一号的成功,标志着华夏在太空治理领域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林让拿过话筒,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不过今天,你们采访的人不该是我,而是我的师妹,容遇,她才是鹰眼项目真正的总设计师。”
这个项目立项之时,总设计师这一项,填的是两个名字,容遇在前,林让在后。
前后并不是根据首字母排列,更不是随意誊写,其中代表的意义,在场没有人不懂。
当看到容遇的脸,在场的记者全都愣住了。
这么年轻的总设计师?
二十岁有吗?
当年崔总师,也是二十多岁,才开始担任总工程师这个身份的啊!
记者还在发呆之时,直播间已经沸腾起来了。
“等等!总设计师是女的?!还这么年轻?”
“我的天,是容遇!难道你们不认识容遇吗!”
“我以为容遇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学霸,没想到,她居然还是航天项目总负责人,刷新我的三观!”
“她才十九岁啊,才上大一啊,她比我妹妹年纪还小啊,啊啊啊,她还是人吗!”
“楼上的你错了,鹰眼项目从立项到发射,共历时十三个月,也就是说,人家容遇十八岁的时候,就成了总设计师……”
“……”
第342章 她的目光,在星辰银河,在最高的地方
发布厅内,安静了好一会。
容遇在所有人错愕的目光之下,坐在了总设计师位置上,林让坐在她左侧,崔霄坐在她右侧,还有许多核心工程师一字排开而坐。
记者们很快恢复了职业状态。
一位男记者率先开口发问:“容总师,作为鹰眼一号的总设计师之一,请问您主要负责哪一部分的工作,是协调全局吗?”
容遇像是没听出言外之意,淡淡开口:“我负责鹰眼的核心算法,包括磁力捕获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及离子束的精准控制……”
她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传进每个人耳朵里。
另一名记者快速上前:“容总师和林教授一同担任总设计师,但林教授资历深,是众所周知的天才,请问,容总师的名字为何在林教授之前?”
“资历,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崔霄皱起了眉,拿过话筒回答,“林教授的专注于学术领域,容工更偏向于数理实践,这个项目,是由容工提出并立项,林教授全程进行理论支撑,并配合所有工程师实现细节……容工与林教授,是互补……航天事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两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每一个人的共同奋战!”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第三个记者终于换了表情,认真道:“能不能请容总师解释一下,鹰眼捕获太空垃圾时的技术原理,国际上有专家质疑它的精准。”
容遇一笑。
这才是她想回答的问题。
她转身,示意工作人员调出当时的轨道数据。
“卫星垃圾的转速超出常理,表面覆盖氧化铝涂层,反射率极高。”她指向屏幕上的动态模型,“如果直接用常规离子束切割,会导致能量散射,甚至误伤其他轨道卫星。”
记者们开始低头记录,眼神逐渐认真。
“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动态缓冲算法。”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划出一道弧线,“离子束不是硬碰硬,而是像水流一样,用凝胶先贴合垃圾表面,再逐步渗透……”
“容总师,”角落里一名外籍记者率先发问,“鹰眼一号捕获废弃卫星时展现的黑技术,是否意味着华夏国已拥有太空武器化能力?”
容遇挑眉:“就像问菜刀能不能杀人,技术本身无罪,关键看握在谁手里。”
她看向在场每个人,“鹰眼的设计初衷,是解决威胁了全人类长达几十年的太空垃圾,至于其他可能性,我只能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华夏的航天器永远只会守护太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