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1 / 2)

('<!--<center>AD4</center>-->却不想加入世家阵营的寒门学子一条出路。

故而今年的恩科考试,寒门学子众多,住不起条件好的客栈,自然就会在这些便宜的客栈下榻,准备一试。

这也是此前萧渊定下的规则,并非所有寒门学子皆能参与科考,毕竟参加科考的人一多,对于朝中阅卷的官员便加大了难度,故而开设了一试,率先剃掉一些滥竽充数的学子。

再有二试,二试前五十名的学子不论身份,只论人品才学,然后参加最终为期三日的考试,评出前三甲,以及十八位进士。

对于萧渊的这一项决策,朝中有人反对,亦有不少人支持,奈何萧伯绪是摄政王,萧渊又身兼尚书令一职,朝中无人能与之抗衡,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异声。

然而这一项科考规则的改变在国中推行之后,也得到了大批寒门学子的支持,甚至远在琅琊的鸿儒大家王廷孝还亲自写来书信,称赞萧渊此举为天下学子迎来了新的希望。

书局前的茶摊上,顾君辞喝着茶,瞧着进出书局的学子们,不由笑着对阿春道:“这萧二公子此举,的确是不错的决定。”

“为何不当面夸我。”

忽的,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顾君辞连忙回头,惊讶的望向身着玄衣,神色冷清的萧渊,起身道:“你怎么来这儿了?”

萧渊一撩裳摆坐在了长凳上,抬眸瞧着对面书局里来往的学子:“恩科一试快开考了,和你一样,来瞧瞧这些人备考的怎么样了。”

顾君辞道:“这一路你可有听见人夸你?”

萧渊神色坦然:“夸我的人多了,却都不及你一句夸赞。”

顾君辞端起了茶碗轻咳一声,随后又道:“怎么不在府里歇着,刚从灞上回来,该休息一下。”

萧渊侧首凝视着顾君辞:“你在担心我。”

顾君辞喝着茶水,不曾正面回答他的话。

萧渊道:“公主任了我兄长做中书令,这朝中除我之外,便又多了一位萧家的人,恰好这人又是与我不对付的,如此一来,朝中必然会再次结党,对我很不利。”

顾君辞点头:“没错,所以我才说,开恩科,广纳天下有识之士,是不错的决定。”

萧渊道:“当然,除了能往朝中注入不掺杂立场的官员外,我回来前,派往各处的探子来报,各反王辖下的不少学子,皆往长安来参加科考了,如此一来,各反王便与我们没有什么一争之力,我粗略算过,届时若想统一,少则五年,多则六七年,这天下就会尽归长安。”

顾君辞仔细的听着,想来也的确如此。

从前的旧例,使得不少人觉得读书也无出头之日,尤其是家中拮据的人,能识得字便不错了,唯有家中富裕的公子们才能读书习武,投靠世家,然后获得举荐入朝为官的机会。

可眼下萧渊借着乱世推行新的科考政策,不仅让各反王处读书的学子们看到了未来,还让不少人怀抱着寒门学子读书也有出路的希望,自然这天下人读书的学子们,都会记得萧渊的好。

顾君辞兀自喝着茶水,总觉得有视线朝自己看过来,他有些不自然的轻咳,然后循着视线会望去,正好撞上萧渊那若有所思的双眸,轻声道:“你看着我做什么啊。”

萧渊:“你不生我的气了吧。”

顾君辞微愣,旋即摇头:“我早就不生你的气了,况且……况且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萧渊的眸光温柔,认真道:“那我,还能唤你君辞么?”

也不知为何,听到萧渊此刻唤君辞二字,总觉得心跳有些快,连忙躲开他的眼神,然后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