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412捷报频传!(1 / 2)

很快,随着哲通的大动作各路新闻媒体也开始发力。

这倒也不是林哲安排人去宣传买些媒体通稿什么的。

就是因为哲通的影响力在欧陆已经开始展现。

因为这一次哲通的扩张步伐几乎涵盖欧陆的各大城市。

龙国电力席卷欧陆。

这是不少媒体的标题。

一些媒体在分析哲通的进驻会对本土电业造成毁天灭地的打击。

但也有媒体冷静分析。

哲通的入驻会给当地带来洁净、环保的电力。

并且几乎不会对当地原有从业者的就业造成破坏,都会悉数大部分吸收进入哲通体系。

另外因为哲通对服务的要求高出不少。

反而就业岗位会不降反升,这对欧陆也是一种经济提升。

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媒体站在各路人马立场上的都有。

但当地的民众会用脚投票,他们会选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哲通的电力足够稳定。

并且符合大部份人对于环保概念的需求,这是其他电力公司提供不了的潜在价值。

另外哲通的服务在欧陆就是冠绝全场的存在。

一旦家里出现电力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二十四小时内都会有客服接听。

接着就会迅速安排专人专车上门服务,这一切都会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哪怕住的远一点也会在一个小时内到达。

这是其他公司完全做不到的。

相比国内,哲通在欧陆的安排和发展规划也是完成了“本土化”。

像是客服中心,哲通在国内的客服中心直接设置在了权河。

算是为自己的家乡谋福利,现在已经提供了超过一万人的工作岗位在权河。

客服中心也为当地带去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这几乎就能涵盖全国百分之八十地区的客服人员。

剩下的也是专项设置,比如在藏省的会设置一些说当地方言的客服人员,包括疆省也是。

甚至一些小地方,因为语种问题都会设置本地人员。

这是人性化的地方。

但因为毕竟国内这么大的地方普通话就能覆盖大部分的应用场景。

可欧陆可就复杂了一点。

这么多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语种,还夹杂着方言。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让当地官方满意。

要是把本能提供给当地的工作岗位集中在别的地方,当地肯定不会满意。

再加上欧陆可没有林哲的家乡,林哲用不着“偏心”。

所以哲通在欧陆还是比较“碎片化”的“去集中化”。

基本上每个地方都设置了当地的客服中心和服务团队。

小一点的镇子,四五个甚至七八、十几个可能共用一个哲通“出车点”,就像是消防机构。

大一点的城市里面,每一个片区都有哲通的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承担“客服”、“紧急电力维修”的各种任务。

这为当地社区提供了极高效率的供电服务。

并且在营销烧钱的路上哲通也没停下脚步。

欧陆目前无论大小球场,基本上不说百分百,但也至少覆盖了一半。

一半的球队都拿到了哲通电力的赞助。

这些赞助为球队带去了资金,也为哲通在当地社区赢得了赞誉。

这让哲通在当地业务的开展非常的顺利。

这些球队忠实的当地球迷就会是第一批来支持哲通电力的人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