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2)

吃得心满意足的谢华回到公司,才后知后觉想起来拍摄的素材。

一看内容,他以为自己要完蛋了。

这哪里是采访?

完全变成了他的个人吃播!

哎别说,听起来是真的香,刚吃饱的他又要看饿了,不如晚上也去……

“小谢,你实地采访的结果怎么样?”

领导亲自来到谢华办公桌前,亲切询问起。

谢华一秒回神,懊恼地想要藏起摄像机,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领导已经看到他手里的摄像机,笑眯眯地颔首:

“不错嘛,这就拍好了?效率很快呀。”

谢华支支吾吾:

“领导,其实这……”

领导看着脾气好,却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很快亲自审视起这段素材。

就在谢华以为自己彻底栽了的时候。

就听见领导忽然扬声夸赞:

“拍得不错嘛!”

“啊?”

谢华以为他听错了。

领导满意道:

“最近上头大领导说咱们严肃媒体的风格太重了,在年轻人中间反响不太好,在社交媒体上传播面也有限,让咱们做点轻松的内容。我看你这个就很好,不如干脆取名‘记者一日vlog’?”

她虽然年龄偏大,但并不落伍,反而很懂现在的风向。

第149章清汤鱼圆

谢华的记者一日vlog就如领导她所想的,迅速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出圈!

这支视频的浏览量、点赞、评论和转发等等数据,更是较之前暴涨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看到的网友都觉得这种形式很新奇,之前没有见过,和之前严肃采访的方式比起来更接地气……反正就是好评如潮!

大家甚至觉得采访的记者谢华太有趣了,还把他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头发凌乱的样子做成了表情包!

还有很多食客的片段也被广为流传,什么“没有你我活不了啊南老板”的彪壮大汉,什么“只恨自己没跟牛一样长四个胃”的柔弱美丽小姐姐……

甚至燕京日报官方都没怎么助力,#记者一日vlog#和#吃货无罪#等话题就自发地登上了热搜,相关讨论者众多。

当然了,最让他们关心的还是vlog内容本身——

【这家什么店啊,这么好吃吗?惹得我都馋了!】

【哎这不是前两天《舌尖》导演钟钰去过的店吗?大美食家朱晋也去了!】

【哇,忽然有种奇妙的联动感,惹得我也想去探店了!】

【感觉采访的食客都很真实很有趣哎,好奇这家店到底好吃到了什么地步!】

【南枝直播间粉丝报道!某些酸黑说食客是群演、网友是水军……现在总不能说燕京日报这种严肃媒体也被收买了吧?】

【咦?这种说法怎么很像当初直播间的我们?接下来已经快进到网友被打脸的环节,有趣!】

【啊啊啊啊视频里有我!我也去南家小馆了!真的超级推荐!我吃过最好吃的餐厅没有之一!】

【兄弟你不是昨天说“就算是屎也要尝尝咸淡”那人吗?这行动力可以啊!】

……

连大部分质疑、痛骂南枝的酸黑,都在这真正的出圈大浪潮里选择了闭麦。

就算间或能刷到寥寥几个上蹿下跳的酸言酸语。

但那些无能狂吠,只会看得人发笑。

这下,再没有人明目张胆地质疑南家小馆的爆火和南枝的厨艺。

他们只能像阴沟里的老鼠,在背地里诅咒南枝赶紧翻车!

-

南枝:嗯?

不好意思,翻车是翻不了一点。

此时的她,正在做一道清汤鱼圆,也是今天上的新菜。

这道菜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许多喜爱吃鱼的食客的喜爱和称赞。

南枝从桶里捞起一条活鱼,用刀背巧劲将它敲晕,随后宰杀、剖开。

硕大菜刀拎在她手里,却显得举重若轻。

将刀刃倾斜,从鱼尾开始,一层层向前,每次只刮下薄薄的鱼肉,以保证里面不会掺入半根鱼刺。

之后将鱼泥以刀背来回剁至变黏,力道必须很讲究,太轻了不能让鱼泥的质地变得足够均匀,太重了又容易让砧板木屑混入鱼肉。

等状态差不多了,再加入水和盐。

这里的加水也有门道,不同品种、生长年限的鱼肉,加水的比例也不同,这点全靠厨师本人的手感,加水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鱼圆的最终口感。

接着搅打鱼泥,务必要让更多的空气打进鱼泥里,等鱼泥产生粘性和气泡时,将它放置,等待发胀。

再加入猪油、姜末、葱末、火腿末等调味,将鱼泥挤成圆子,冷水入锅,大火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