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周止雨问:“公司开太低了?”
主管摆摆手,马上要走了也没想瞒着:“还行,行业标准水平,主要咱公司福利不错,再加上也有感情了,我就一直没走,但最近是真斗累了。”
周止雨明白了。
被挖了。
工作就是这样,谁给的钱多跟谁走,忠诚度可以兑换百分之十的钱,但兑换不了翻倍的钱,对手公司一定开了150%或者更多的薪资。
工作日结束的晚上,周五下午,周止雨开车去爷爷那儿。
他在市中堵了一个半小时,到周瞻住处时天还没黑,边开边和范砚西煲电话粥。以通话时长来看,这粥炖得挺烂。
到地方他挂电话,一路向周瞻书房走。
周瞻晚上总是在那,或练字,或看书。
他推门时老人仍在写字,这张宣还没写完,周止雨在旁边不出一声地看着,看他写完了才说,爷爷,我来了。
周瞻把毛笔往笔搁上一搭,拿下老花镜,收起宣纸卷成一卷,插进旁边放写废宣纸的桶里,这才坐下。
“说说吧,这周怎么样。”
周止雨与他隔桌对坐,说:“第一是擢拔机制还有待改进,第二是员工薪资水平在行业中只算中等,需要改革。”
“擢拔都需要改进了?现在的机制可是我定的,”周瞻乐了,“小雨,你哪来这种感想?”
周止雨把自己组的困境说了。
周瞻表示理解:“嗯,营销部门本来就是最大的业务部门,除了你说的这个原因,这个部门派单量本来就大,人员流动性也强。”
“但各组情况却不一样,那就是擢拔机制的问题,带头的至少要能力均衡,”周止雨皱起眉,“而且爷爷,我不想再做卧底了,这么查得查到什么时候?就算我发现不对劲,你把人换掉,但换上去的人怎么考察?本质还是机制问题,如果不能用人监管,就要有新机制监管。”
谈何容易?
周瞻示意他继续说。
周止雨:“在公司里干了几年的老人忠诚度都是有的,我们的公司福利是一等一的好,但薪资跟不上。”
周瞻不很赞同:“薪资水平和福利水平要结合在一起看,薪资行业中等,福利行业上等,这已经是个良好的企业模式。”
周止雨据理力争:“薪资和福利不该分开看,薪资应该包含在福利里,而且应该是最主要的部分。如果有两份工作,一份包吃包住给一千,一份不包吃包住给四千,我一定选四千那个,剩下的地方我自己可以想办法省,但只有一千看着就没什么希望。”
周瞻:“但确实有人会想无忧无虑地拿一千。”
周止雨:“爷爷,在公司这种竞争体制下怎么谈无忧无虑?工作又不会干一辈子,没了工作之后拿在手里的才是真的。”
周瞻:“以屿城的房价和租房市场,你说的那两份工作,前者更能存钱。”
周止雨皱了皱眉,半晌说:“压低薪水是为了招外地员工?”
周瞻点头:“外地员工比本地员工更有拼劲,这也是一种筛选。”
周止雨咋舌道:“……这就是资本。”
这个问题探讨到这,算是翻篇。
周止雨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是我轮换的第六个岗,茶叶不是咱们的主要业务,规模不大,客服和营销是压力最大的两个组,也是唯二面对客户的组,这些组的意见从来传不到上面,明明他们的意见最贴近市场,我不明白为什么。”
“看不到是因为散户声音大,但分销占大头,分销我只要和茶城、和商场对接,保质保量后运输过程不出差错就好,直销的散户却不一样,每个散户就是一个声音。”
“但分销收益在逐年减少,有些分销商品控不行,对品牌形象反而是倒推。”周止雨把准备好的报告推到周瞻面前。
周瞻打开翻了翻,看了两页就笑了。
周止雨很不高兴:“爷爷,你笑什么,我这报告写的不好?不好也别说,至少我认真写了。”
“我老了,维持这种模式不仅是因为赚钱,还因为省心,大家都在做的模式不一定对,但一定有油水,”周瞻笑着放下报告阖上眼,安静地说,“可小雨。”
周止雨听着。
“要成为你爸那样,需要付出代价,付出很多代价、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最后还可能被小人钻了空子,不仅吃你的肉、喝你的血,还要向外面宣传你不好吃。你会见到最卑鄙、最不要脸的人。”
“……我知道。”
“这篇报告,你看了他以前的文件吧?”
“……嗯。“
“要是想和他走一样的路,就要做好准备。体恤员工、惠民利民之前,要先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爷爷不是打击你,只是担心你,因为企业的坍塌比想象中容易得多。
“就像卖茶叶,以前我那个时候,有人买通工人让他们在包装过程中往新茶里撒泻药,你准备怎么办?怎么补救?
“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只能吃哑巴亏。
“不过那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大数据,消费者吃了坏茶叶无处可诉,想回收检验也很难。现在都机械化生产了,处处监控,倒是没了这些问题。
“时代进步了,网络安全反而变得麻烦,”周瞻叹息道,“除了云备份,纸质资料留底也非常重要,过段时间我带你去看看几个数据仓库,刚好也到了新仓库选址的时间。不能选在排水系统不好的城市,也不能选择沿海城市,头疼,留给我们的地方不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