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看着他淡定转身出门的背影,陈挽峥极其大方的对着竖起一个小尾指。

楼下传来祖孙俩对话,“是在昌伯家没吃饱啊,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

“奶奶,不用,你去休息,我自己做,你别管我。”

“你行吗?你什么时候下过厨房,还是我来吧。”

“真不用,你休息。”

陈挽峥在房间转了一圈,靠墙的位置是一张一米五的床,床头柜上放着闹钟和一本字典,视线往右,书桌在靠窗的位置。

上次送给他的花还在,应该有天天换水,花瓶里的水很清澈,书桌上堆满书籍,大部分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的著作,随手拿起一本《清式营造则例》,翻了几页,完全看不懂,更别说旁边的《木经》和《梦溪笔谈》,那是连图都看不懂。

手机响了声,是隔着一层楼的岳临漳发过来的qq信息:“今晚能将就着吃面吗?明早给你做饺子,太晚,剁肉馅扰民。”

陈挽峥瘪嘴,这方圆几里好像就你家一家有人住吧,其他房子都是空的!

但是会吵到奶奶,而且折腾,陈挽峥本就随口一邹,没有真的想吃的意思,他回:【其实我更喜欢吃面,请帮我煎个荷包蛋。】

那边没回信息,陈挽峥扔下手机趴在桌前看月亮。

他本时是就这样坐在窗前吧,这个视线真好啊,宋家的井造的好,这边窗户的光正好落在井周围。

很喜欢这扇窗,窗框部分雕刻梅兰竹菊是盆栽图案,晴时可以晒太阳,夜里能看星星,最好是雨天,他可以在窗前坐一天,就着雨声听着戏,想想就惬意。

唯一不美观的是玻璃部分被岳临漳贴上了一层黑色塑料膜,也怪自己,要不是自己故意撩拨他,他也不会想到贴膜这一出。

果然,正经人啊。

原本想煮鸡蛋面,临时改主意,改做芋头面。

这是父亲唯数不多会做的食物,也是母亲的最爱,每逢休假,他总会给家人做芋头面。

好在奶奶这里食材丰富,将红芋与地瓜粉混合,加猪油揉压,分成团备用。

配菜用的是冰箱现成的,葱、香菜切成小段,瘦肉、章鱼切成细条;做法也不难,锅中倒油,放入葱头煸炒出香,依次加入瘦肉、章鱼干、酒糟翻炒至肉香四溢,加清水大火烧开;放入姜丝,倒入蛏酱、料酒、生抽搅拌均匀。

最后用刨丝器将芋头团子推成面条状下锅,待芋头面浮起呈晶莹状,加盐、糖调味,撒上香菜、葱段、辣椒粉,搅拌均匀。

端着煮好的面回房间,月光下,他常坐的书桌前趴着一个睡得正香的人。

风吹动着他的发丝,月光照在他白到发光的后颈上,岳临漳站在他身后静静看着。

俯身趴睡这个姿势不光暴露他的后颈,也将他完美的蝴蝶骨和柔韧的腰线暴露出来,夏季衣料薄,紧贴在身上,比不穿衣服更性感。

岳临漳只是不动声色的藏在他身后正大光明的看着,直到察觉面可能会坨,故意加重动作,将托盘放在桌上。

陈挽峥慵懒的抬起眼皮,半睡半醒的他开口就像撒娇:“面好了?我都不饿了。”

“不饿也吃点,我第一次做。”

“我刚有点迷糊,现在饿,非常饿。”

陈挽峥今天嗓了有点痒,咳嗽两声,拿过旁边的保温杯,“我想先喝水,你的水能分我一半吗?”

楼下睡着的奶奶应该是起身上洗手间,拖鞋嗒嗒的声音一声一声传到楼上,陈挽峥做了个给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

岳临漳从他手上接过去,拧开,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倒在杯盖,而是直接递给他:“温的。”

还是加了草药的,有股荷叶的香味,小喝几口,整个人清醒过来,他捧过碗,“这是什么面?我第一次见。”

“芋头面。”

“你呢?不吃吗?”

“我吃过了。”

“可是这么大一碗我吃不下,帮忙分担一半,好不好?”

岳临漳跟他吃过几次饭,知道他的食量,也知道自己确实是煮多了,私心里觉得他瘦,想让他多吃点。

本着不浪费粮食的原则,岳临漳准备下楼拿碗筷,刚要转身,陈挽峥拉住他衣摆,“你这里有筷子呀,不用下去了,一起吃吧。”

桌上放着一双一次性筷子,还是某次出差在机扬吃饭时多出来的筷子,当时没扔放包里,前几天洗包拿出来放桌上,不想今天派上用场。

小镇的九点,大部分人早已进入梦乡,镇上的狗和鸡也都睡了,大概只有他俩坐在桌前分享同一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