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张林林说的,过生日要说还赔波司登。”没学过英语的陶小山表情诚恳,不知道自己被小学毕业的张林林坑得不轻。
李尧手指抵着鼻尖,笑得胸腔一颤一颤的,“哎哟,我不要波司登行不行。”
“那你想要什么?”陶小山突然站起来,李尧抬头:“怎么啦?”
“我出去一下。”陶小山说。铛一声脆响,李尧放下瓷勺,脸上笑意未散,“怎么,终于知道害怕了,要跑吗?”
“不是。”陶小山是个木头,听不出李尧语气里的不快,匆匆往外走:“我一会儿就回来。”
过了二十分钟,陶小山还没有回来。李尧开始认真地吃陶小山给去过刺的鱼肉,吃到了一颗小刺,啧一声,用舌尖抵出来。
又过了几分钟,门开,陶小山端着一个碗进来,放下之后摸摸耳垂,“尧尧哥。”
李尧吃下最后一口才看过去,“这什么?”
“长寿面。”陶小山坐下,把碗推过去,“我问他们能不能让我自己做,他们人都很好,给我菜,还给我帮忙。”
“是吗。”李尧很捧场,没说因为你是我带来的,就算你要躺在桌子上吃他们也会问你要不要枕头啊,舒不舒服呀。
“尝尝。”陶小山略紧张:“我手艺一般。”
李尧仔细端详这碗面,“还有鸡蛋、这是什么?肉?”
“是,肉末儿。”陶小山凑过去,“还有柿子,青菜,我什么都放了点,不知道你爱不爱吃。”
李尧拿起筷子,没动:“还行,葱挑出来吧。”
“好。”陶小山仔细地挑出葱花,“嗯,好了。”
“你拿个碗,欸,就用你这个。”李尧把陶小山的碗拿过去,给他分面。
陶小山不要:“尧尧哥,这是给你做的长寿面,不用给我。”
“一起吃嘛。”李尧分一半,双手捧着碗交给他,眼睛笑得眯起来,微微躬身,“长命百岁。”
“哦……好。”陶小山也赶紧弯腰回礼,双手接过去,自己做的面又回到自己手里。
“好吃。”李尧尝了一口,眼睛睁大,很给面子地夸赞,陶小山挺高兴,认真道:“生日快乐,尧尧哥。”
他的眼睛像水底石一样黑亮,专注看人的时候甚至显得有些虔诚。
李尧双手合十,眯眯眼:“谢谢。”
吃完长寿面,李尧送陶小山回员工宿舍。他们宿舍就在修车店附近的一排平房里。
途中经过一条笔直的油漆路,在七八十年代这也曾是城区主干道,如今十多年过去,路边的杨树依旧挺拔,人却是都来来往往、离离散散了。
车行驶在其中,路的尽头有一圈点光亮,犹如误入了时光的隧道。陶小山觉得,仿佛他和李尧能够在今夜一起回到两年前。
“尧尧哥,你还记得诸葛菜吗?”他突然说。
没有听到李尧的回答,他转过头,李尧也转头,冲他笑了一下。陶小山继续说下去:“还是你告诉我的,小枫林年年春天都长的那种紫色小花叫诸葛菜。”
“那年你是在夏天救的我,花都没了。你说我躺的那片地,到了春天能长一大片诸葛菜,全都是,可好看了。”
陶小山不自觉抓紧了手指:“尧尧哥,现在是春天了,什么时候你有空儿,咱们回小枫林看看?”
车里沉默着,一棵棵笔直高大的杨在黑暗中向后退去。在步入尽头的光亮之时,李尧终于说:“好啊。”
快到宿舍,陶小山不让李尧往里开,说路太难走了。李尧也没坚持,下车来跟他说会儿话。
靠着车,李尧随口问道:“你们几个人一个屋?”
“俩,屋挺小的。”
“你和那个小林林一起住吗?”李尧笑。
“对,我俩一块儿住。”陶小山问什么说什么。
李尧又问了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最后收住话头:“行了,进去睡觉吧,想着换药吃药,过几天再带你去拆线。”
“好。”陶小山晃晃药袋子,“尧尧哥你知道怎么回去吗?”他指着前面的一条小路:“从前面也能绕过去。”
他想起来,指着自己的脖子,“你这儿,也想着抹药。”
“甭操心了。”李尧坐进去,“走了。”
陶小山看着车启动,又欸了一声,弯腰扒住车窗边沿,小声说:“别忘了,咱们去小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