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2)

乔纳森:“银行为了打包借款卖给投资人吸引储资,放贷给还不起的人群。而这些人听信了经纪人的话, 相信房价还会涨,自己不但没有还不上贷款的风险还能倒手再赚一笔……可是再过几年,按照市场价调整利率,达到7%或者8%, 他们更加还不起。”

停顿了一会儿,乔纳森叹口气, 得出结论:“做出cds这个产品的人真是太厉害了,他早就看穿了现在的房地产经济就是一堆泡沫。”

经纪人鼓起了掌。

“完全正确。”坦普曼夸奖道,“美国这次玩得是有点大,不过也多亏了评级机构,那些信用糟糕的贷款也能被评上b级甚至夹在a级的里面,我本来还想着两手准备,买点a级cdo对冲,不过看现在的情况——总之,我这边正在筹备做空,目前在各银行买了总计150亿cds,我这个基金属于私募,规模还比较小,不少投资人根本不懂行情,你想不想——”

经纪人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正要邀请乔纳森加入,突然,他发现乔纳森脸上的表情不对劲。

红发青年皱着眉,用一种不赞同的眼神抬头看他。

“怎么了?”坦普曼问。

“我们在说的是信用违约。”乔纳森说。

“是的。”坦普曼回答。

“而房屋信用违约会导致合成cdo的投资人撤资,向市场发出警告,房地产市场崩溃,美国金融体系失去民众信任,引发海啸。”乔纳森又说。

“对啊,是这样的。”坦普曼也皱了眉,“你这不是很明白吗,还在想什么呢?”

乔纳森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我们在谈论的可是经济危机!一旦你赌对了,将会有数以万计的民众破产,你真的要赚这样的黑心钱吗?”

啊?

噢,嗯,好吧。

在经历了短暂的愕然后,坦普曼笑了。

到这里他明白,原来乔纳森叫他过来,不是发现了赚钱的好路子,而是因为发现了未来的危机而感到焦虑。

“我不知道你还会考虑这个。”坦普曼缓缓开口。

“当然会!”乔纳森稍微抬高了声音,“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可远不止赚钱和赔钱,它会导致无数家庭破裂。从这里赚钱,你的良心真的能答应吗?”

“哈!跟搞金融的谈良心,多新鲜啊。”丹尼斯·坦普曼嘲讽地笑起来,“哦我的上帝,乔纳森,我早该想到你会有这种反应,我们的好人乔乔。或许我该去复查一遍,看看这几年我帮你赚的钱里有没有伤害你良心的部分,等一等,你对内幕消息怎么看?”

乔纳森当然能听出来经纪人话里的挖苦和讽刺,但他决心不去反驳它们,只是专注于眼前,专注于金融危机的问题。

他看着经纪人,经纪人也看着他。

几分钟后,

坦普曼深呼吸一口,来到乔纳森身边坐下。

“好吧,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来谈一谈。”

对他来说,就是因为乔纳森身上有难得的诚实和善良他才选择靠近的,现在的情况他的确早该预料到。

换种说法,如果乔纳森很痛快地就答应他,同意加入他的私募基金,通过次贷危机来大笔敛财,那这世界就完了。

“我们假设这件事——房地产崩溃引发社会动荡——真的会发生,就在明年夏天,当然,假设。现在你知道了,要怎么做?”坦普曼问。

“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让他们尽快退出市场。”乔纳森真诚回答说。

面对金融危机,普通民众跑得越快损失越小。

“可是,他们真的能退吗?”坦普曼用平淡的语气反问,“假设这里有一家人,男主人跟风投资房地产,名下有五套房子。在他得知房价会跌时,他当然会想把房子卖掉,但是卖给谁呢?”

在得知市场有风险时,卖就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除非有信息差,买方并不知道自己即将接手一个多么糟糕的项目。

但这就违背了‘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的前提条件。

“市场就像一座用积木搭建的大楼,想退,可以,但要有人接手。”坦普曼说,“告诉我,谁来接手?”

稳赔不赚的买卖,并且体量如此庞大,能够接手的实在不多。

“巴克莱银行或许会感兴趣。”乔纳森说,“我的意思是,买下那些赔不起而濒临破产的银行。”

“come on,拓宽业务他们当然愿意,但接手债务?”坦普曼摇摇头,“除非拆分,可美国银行都不愿意接的,英国银行怎么会同意,仅仅因为对面是美国吗?”

这么看,那能够接手的就只有一个了:

美国政.府。

但那些人是绝对不可能管民众死活的,购买股份救活银行还有可能,回收废纸一样的金融产品?不,他们不会的。

所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乔纳森犹豫了。

“还有就是,即使你提前告诉所有人未来房地产会崩溃,人们也不会相信你的,因为这东西现在还在帮他们赚钱。”坦普曼补充道。“这就是人性,你永远无法与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