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摊主没立刻回答,打量着他俩。
温焰往江远舟身边靠了靠,故意羞涩地咬了咬唇。
她压低声音,用那种“你懂的”语气问:“有没有那种特别带劲的?就是能让气氛嗨起来的?”
江远舟配合地搂了下她的肩膀,对摊主咧嘴一笑:“我们想找点刺激的助助兴。你这儿靠谱吧?”
摊主看他们是情侣,又听温焰这么问,放松了些警惕。他自得地笑笑,“带劲的?那得看你想要多带劲了。我这儿的‘定制体验’,效果绝对比外面那些批量生产的强。”
他指了指桌上的盒子,“种类多着呢,看你们需求。”
“效果猛吗?听说有种吃了让人特别想要”,温焰眨着眼睛,显得很急切的样子。
摊主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理科生的技术优越感:“只要你能描述清楚你想要的效果,或者能搞到具体的配方,我这儿基本都能给你弄出来。纯手工,分子级复现,懂吧?实验室级别!”
“哦?”温焰脸上的好奇瞬间消失了,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她松开挽着江远舟的手,动作利落地掏出证件,直接怼到摊主眼前。“你这‘实验室级别’的生意,胆子不小啊!”
“警察?!”摊主脸色瞬间变白,手里的手机差点掉地上,腿肚子都开始哆嗦。
江远舟也立刻配合地退后半步,表明立场。
“现在跟我们回局里聊聊吧”,温焰收起证件,声音冷了下来。
她拿出对讲机呼叫了附近的支援。很快,这个藏在废弃工厂里的“创意集市”被搅得天翻地覆,摊主被押上了警车。
——————————
警局会议室里,随泱把笔录本甩在桌上:“制药摊主全撂了。徐蕊死前三天找他用现金交易过,定制了小剂量特殊药剂。”
“徐蕊胃残留物和定制药剂成分完全匹配。但问题出在这里”,吕希抽出温焰带回来的毕业论文,“何教授的论文版本里,药物载体成分比例是0.3%。可徐蕊实际定制的浓度是7.5%,差二十五倍,摊主手机里还存着徐蕊手写的配方纸条照片。”
温焰抓起两份文件对比数据:“那还是不能证明何劲松和这个事情有直接关系,有没有可能是他改了关键数字?”
“存在这个可能性,但是没有证据”,吕希提议道:“最好能找到徐蕊论文的其它版本。”
温焰起身抓过车钥匙:“我再去翻翻。”
徐蕊的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她的床铺和桌子已被警方贴了封条,剩下三个位置里只有金喆一个人在。
温焰扫了眼徐蕊那张蒙尘的书桌,对金喆说:“还需要耽误你一点时间。”
金喆手指抠着保温杯的杯盖:“警察姐姐,我知道的之前都说了。”
“你上次提过,徐蕊的研究卡了很久”,温焰拖了把椅子坐到她对面,“这次我来,是想知道论文的事。她做的支气管黏膜药物载体实验,被导师驳回的理由是什么?”
“何教授总说数据支撑不足”,金喆叹了口气,“可小蕊每天泡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
她拉开抽屉,拽出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文件袋,“小蕊有个习惯,每一版的论文都喜欢打印出来修改。你看,每次被驳回她就改一版,从实验对照组设置到给药浓度梯度测算,全在这里了。”
温焰接过袋子,手指一捻就摸出里面厚厚一沓纸的份量。
最上面一份是初稿,页边被红笔批满了“样本量不足!”“载体崩解速率数据存疑!”的批注。
越往后翻,纸张越新,批注却越少,最后几份甚至只有个潦草的“重做”签字。
金喆:“何教授后来根本不看内容了。上学期小蕊还能约他讨论半小时,到后期见他一面都难。有次她抱着改好的论文从早上等到中午,何教授出来只说她方向性错误,没有挽救价值。小蕊回来就天天哭,她说数据达不到理论效果,自己就是废物。”
温焰抽出一份标注“最终版”的稿子。
实验数据栏里,微球粒径精确到纳米级,药物缓释曲线图密密麻麻标着坐标点,和何劲松交给她的那份敷衍的毕业论文天差地别。
“徐蕊死前还在改?”温焰指着文件袋最底下几张皱巴巴的草稿纸,上面的公式被反复划改,页脚还蹭着块暗红的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