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好嘞。”
小黄其余优点皆可忽略不计,最大的就业优势就是听话、心大、能搬能抬,并且操作得一手复杂流畅的航拍。
时闻四个月前从易觉离职,小黄乍一听闻,天都塌了。他跟时闻差不多时间进新闻社,平时跟她协作最多,关系也最好。那会儿扒着椅背呆呆看她收拾东西,一句“姐”喊得九转十八弯,蹲在村口的土狗似的,看着怪可怜。
时闻嫌弃地一根手指推开他脑袋,将自己在楼下咖啡店的会员卡转给他,又随手将一个崭新的纸盒递过去,“喏。”
小黄低头一看那个眼熟的英文印刷logo,人傻了,颤巍巍的手拆开,里面躺着一支nikon的70-200f2.8全画幅镜头,市场价小两万。
“不是,姐,你这、这……”
办公室没别人,时闻早跟同事吃过散伙饭了。她把东西收的收,扔的扔,最后就拎了个托特包,随便挥了挥手准备走人。
“不是又攒首付又攒老婆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吗,有点闲钱还净琢磨着给女朋友买包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接外快也得有趁手设备,算我天使投资给你了,以后赚到钱还我。”
小黄眼泪汪汪,也不结巴了,嗷一声要扑上去抱大腿,“姐你是我亲姐!你上哪发财去,把我也带走吧!小的给你当牛做马!”
时闻面无表情将其缓缓踢开,淡定按下电梯下行键。
虽然初创时期的确缺信得过的人手,但时闻起初是真没打算把小黄带走。毕竟小公司前途未卜,刚毕业的小朋友,还是在大企业捱段时间履历会漂亮些。架不住小黄去意坚决,转头就给hr发了离职申请,哼哧哼哧投奔新老板去了。
反正易觉家大业大,有他没他,没差。
时闻创办的传播平台项目,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成立,最终命名为《focus对焦》。旗下出品以数字媒体为主,计划在一年内逐步拓展实体期刊、图书、展览、沙龙及创意产品等领域。
目前团队已招揽志同道合的全职人员近三十人,包括编辑、设计、策划推广及人事行政等岗位,另有合作签约摄影师十余人。时闻兼任主编和出版人。
工商注册地兜兜转转还是选在了云城。主要是公司多数人都生活在这座城市,时闻的户口和人脉关系也都落在这里,走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之类的流程,以及日后做出版发行,或多或少都可以更顺利些。
台风离开的那天,她直接飞安城,拉了早有意向的筱林,还有以前领她入门的记者前辈欧阳入伙。
筱林作为副主编,负责多方约稿,以及各种行政相关事宜。欧阳作为项目总监,和时闻共同统筹内容制作。
因为他们不是单纯的地理风光摄影项目,核心要往人文艺术方向深度拓展,所以有独立审美、有采访撰稿和选题整合能力的人,作为团队骨干非常重要。
以时闻为主导,三人会议迅速确定团队规划、运营模式、广告招商方向以及创刊前三期的主题。
留筱林在云城看顾后方,时闻十一月初就带队出发前往欧洲采风取材。
与此同时,欧阳也带队去了加拿大,他们刚在丘吉尔镇拍完北极熊的迁徙,回到卡尔加里休整,准备挖掘一系列滑雪故事。
另有一队同事在阿根廷,一队在墨尔本。
与新闻行业不同,时效性对他们而言并那么不重要,优质的持续输出能力才是关键。因此他们的行程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可以慢条斯理地同时做好几件事,为填充素材库做前期准备。
圣诞过后,北欧的冬冷得更加阴郁。
suv匀速行驶在瑞典境内笔直的深灰公路上。沿途雪地静谧,尽是被纯白覆盖的屋檐与松枝。
小黄打开天窗,放飞无人机,坐在副驾操控鸟瞰视角。
时闻抓着方向盘,一边跟fiona聊稿件的调整方向,一边平稳向前驶去。
他们此行一路向北,要跨越一千公里,从瑞典进入挪威,前往诺尔兰郡的港口城市博德。
早早联系好的华裔向导freja和她的挪威丈夫matias,已经整装待发,订好船票在那里等待他们到来。
博德有轮渡通往罗弗敦群岛,可以开车上船,三个半小时航程,抵达罗弗敦南部的莫斯克内斯。
他们计划当夜在奥镇住宿,翌日到雷讷,除时闻以外的几个户外爱好者准备挑战冬爬reinebringen,歇一日再到莱克内斯。这样由南至北,沿着e10公路慢慢逛慢慢拍,一路自驾至北极之门特罗姆瑟。
在特罗姆瑟停留两日,再飞奥斯陆,约一次建筑工作室访谈,逛一逛蒙克美术馆和歌剧院,最后从奥斯陆启程回国,云城落地解散,放半个月的春节假期。
冬雾独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