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司马朗出言建议:“董卓有废立天子之意,还疑似与袁氏决裂,袁绍出逃在外,他随后的行动不会耽搁太久,陛下还是要早做决断。”

刘秉定了定心神,“我已有考量。河内百姓已陆续迁移至县中,若有战祸,也能有城墙可依,但光靠着黑山军与董卓部将周旋,也非长久之策,还是该当从当中选出丁壮,勤加训练。可惜如今还不是时候。一旦董卓举止无端,传到河内,再打出声讨不臣的旗号,百姓也愿意追随我等。”

司马朗点头称是。

现在他们愿意听话,纯粹是因为,并州军假装黑山贼抢掠,真正的黑山军来李逵打李鬼,总还站得住脚。

可若想要壮大军势,河内百姓仍是避之不及,还是得拿出一个更有利的讨贼名头。照这样说来,等上一等也无妨。

赵谦忽然在旁说道:“我看,光靠着河内一地,终究人丁不盛,要与洛阳百万之众相比,更是势单力薄。陛下为天下主宰,何至于只将目光放在河东河内,这仁人志士,天下绝不在少数。”

司马朗疑道:“你是想让陛下向天下发布檄文,募招有识之士?”

“不,”赵谦否认,“我是说,让张将军继续从冀州征调黑山军赶赴河内的同时,再寻一路良才来支援陛下。”

“怎么,你又要提你那位同乡?”张燕冷声,神情不大痛快。

赵谦低声在张燕耳边说了两句,才见张燕和缓下了脸色。

他转头又道:“此人早年于真定组建了一支卫队庇护乡里,却与我黑山军话不投机,未能收入麾下。但要为陛下效力,除贼荡寇,光复社稷,他必定愿带一身武艺来投,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秉颔首:“方今正是缺人待命之时,何敢挑剔,若是张将军不介意,能得此人来投再好不过。”

刘秉说到这里,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

不对,是他的错觉吗?这真定二字总觉听来有些耳熟。

但张燕是真定人,赵谦是真定人,黑山军中的真定人足有数千,“真定”已不是什么少见的籍贯,应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且等人到了再说吧。

既已议定了招募贤才之事,刘秉又继续说了下去:“另一件事,伯达仲达与张将军都已知道了,也算当务之急,不可拖到从长计议之时。”

“陛下是说,救援司马建公。”

“正是。”

之前,这只是刘秉用于回避和袁绍见面的借口,现在,却也可当作一件慎重以待的大事。

……

“我可真是劳碌命。”孙轻看了看头顶黢黑的夜色,又弓下背来,手拄着大腿,吐出了一口浊气。

同行的下属安慰道:“您这怎么能叫劳碌命呢,该当叫做能者多劳。”

“行了行了,你少给我扣高帽子。咱们都是自家兄弟,别在这里说让人牙酸的话。谁还不知道谁是什么货色。”孙轻扯动了一下嘴角,撑起了身子。“我什么水平?看守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陛下都能让他跑了,想射吕布一箭结果差点被一杆飞枪戳死,在那个袁绍面前话也说不利索,什么能者多劳是这样的。”

下属的话卡壳在了嘴边,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那陛下不是专门指派了您来办这件事吗?”

这叫什么!这叫天子亲选,视为心腹!

孙轻嘟囔:“大概是因为我够老实听话吧。”

同为张燕手下的小头目,他就比其他人听话得多。最多就是问点无关痛痒的问题,遇到真正紧要的大事,他才不多嘴质疑上面的决定。

就如这次,陛下说直接想办法接出司马防就行,千万不能提及他在河内这件事,直接将人接出来就好。

王当多问了一句“为什么”,就被踢出候选了。

于是这救出司马防,确保河内温县司马氏忠心于陛下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幸好,他在黑山军中能混到个小头目的位置,也算攀山过境的好手,要躲过董贼在邙山一带设立的岗哨,抵达洛阳城外的郭区民舍,还真不难。

要这么一看,他还真是一位得力干将……

孙轻一边想,一边用手指蘸了蘸口水,翻开了司马朗给他画的地图,像是一尊雕塑定格在了当场。

“渠帅,咱们往哪儿走?”

孙轻瞪他一眼:“你先等等,救人这样的大事,要谨慎着来。”

“……”

“……真是的,洛阳这地方的房子建的是不是也太密了,什么穿过马市,在接近耗子门附近的粟市,有三座并排、相同式样的官邸。”

“渠帅,好像是叫耗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