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今日誓师明志,他日——必灭董卓!

……

“陛下……该回野王了。”

见士卒陆续归队,预备动身折返,向三里外的营地迁移,张燕驻足于河边一阵,看到铜盆之中的冥纸已将燃尽,还是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前来提醒。

可这一靠近他便瞧见,在昏暗的光线里,那张方才英姿勃发、令人敬仰的面容上,竟被江里迸出的月光,投射出了两道泪痕。

只是落泪无声,才并未被撤离的士卒看到。

“您——”

“无事。”刘秉草草抹去了眼泪,“有些想家了。”

张燕顿时恍然。

对这位陛下来说,除了早年间为了求个活命的好兆头,被寄养在外,几乎从未离开过皇宫,可如今因董卓缘故,“家”已变成了一个不再归属于他的地方,也是一个回不去的危险之地。

他先前祭祀太后所说,也只道“不失汉民气节”,是以帝王身份对太后的赞誉,而非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思念。

这桩桩件件凑在一起,在人前还能保持住帝王之相,人后又怎能不为之再痛哭一场。

毕竟,还是个年不满二十的孩子啊。

张燕欲语先迟,还是刘秉先抢了白:“行了,回去吧。有些事,就不必对外说了。”

“是。”

刘秉又哪能和他说,自己这“想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幸好,这汉代的水酒才不过三五度光景,喝上两杯也醉不了人,不会让他将什么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你愣着做什么?”刘秉回头,见张燕没随他挪动脚步,而是仍停在原地,有一瞬怔愣出神地望着最后一点火光。

张燕抬眸:“臣在想,臣如今,能不能当得起陛下一句心腹之称。”

刘秉的声音在渐起的夜风中,听来有些缥缈:“那就要看,张将军敢不敢认一句忠臣,而非如当日一般避重就轻了。”

江边风紧,余灰尽散。

……

倒是那洛阳城中的奉常亭内。

一跳火星猛地被风卷起。

刘协轻嘶了一声,被带刺的纸灰一烫,口中的祭词有短暂的停顿。

也借着这刹那间,他又向着后方同着孝服的官员看了一眼。

夜色已笼罩了此地,昏昏灯火里看不清众人的面目,只勾勒出一个个高矮胖瘦的剪影,像是迫近的鬼魅,让人无端有些害怕。

但他又觉自己该当口条清晰地念下去。

汉室何曾有过这样可悲的时候。

董卓不在此地,却让人限制了祭祀的时间。

原本这洛阳内城就无寻常百姓往来,入夜更显寂静,仿佛在此地不是由新君表达对先太后的哀思,而是在夜里点一把火驱邪。

秋日的寒意也如跗骨之蛆,攀上了双腿。

曹操忍不住挪动了两步,面上却仍是端正,让人瞧不出多少端倪来。

去岁,先帝成立西园八校,意图分薄何进大将军手中的兵权,他一个有些宦官门路的被塞了进去,做了典军校尉。

可等董卓一到,别说西园八校了,北军五校都落到了对方手里,属实有些难捱。

但还没等他多想下去,忽然撞上了人,连忙退了回来。

曹操转头,就见趁着众人都在望向刘协各有唏嘘的时候,有一道身影悄悄摸摸地挪到了他的旁边,与他身旁的人换了个位置。

曹操一惊:“司马建公这是作甚?”

司马防以气声说道:“来找你曹孟德说上几句话,无妨吧?”

曹操:“……我若说有碍,岂不是辜负了司马建公当年对我的举荐之恩。”

司马防端正地站定,与曹操并肩。

曹操目光下移,无语地看到这位长辈的膝弯微微一低,仿佛他这样把脑袋高度再往下调些,能让此刻的谈话更不易被外人听到。

“您有什么话就说吧。”

司马防道:“我听说,五年前王芬联合许攸、周旌等人谋逆,想要废黜,或者说是刺杀先帝,改立合肥侯的时候,因为许攸和你的交情,还找上过你,被你给拒绝了。你当时是怎么说的?”

曹操愣了一下,答道:“我和许子远说,从古到今,废立皇帝都是天下间的不祥之事,就算真的要做,也是如同伊尹、霍光一般,衡量轻重、计算成败,怀着忠心,手握宰相大权,得到朝臣认可之后才做的。不能只看到他们做成了这件事,乍看起来好像还挺容易,就真觉得此事好办,该当效仿。”

司马防点了点头:“那你现在的想法,有没有改变?”

曹操凝眸沉思,被视线中猝然擦亮的火光搅碎了目光中的平静,“……或许没有。”

他现在还是这么想。

董卓提出废立天子的时候,就是把自己比成霍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