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这不,忘记断绝后患了,还要遇到这样的麻烦。
李儒:“……”
呃,别说董卓不知道了,他也不知道啊。又没人认他当义父。
董卓侧头而问:“你刚才不让我杀那信使,那你告诉我,要如何处理吕布?”
放着不管,就是默认,对他出兵吧,还真让他名正言顺和黑山军联手了,一兴兵就要讨伐两路人马。
说是进退两难也不为过。
他反正是想不出办法来了,让李儒来想吧。
李儒沉吟片刻,又忽然神色一变:“要如何解决此事,稍后我再仔细斟酌,现在要解决的,还有另外一桩事情。唉——您怎么这么糊涂!”
“您对御史有积年旧怨,寻个理由将他贬官就是了,为何要用他忘了解除佩剑为由,直接将人活生生打死?”
他一听消息就匆忙赶来了,可惜还是来晚了一步。
董卓漫不经心:“打死就打死了,区区一个御史扰龙宗,能掀起什么风浪。他这一死,京城里想乱说话的人都最好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说话的本事。他们也最好别觉得,几条无关痛痒的弹劾送到现在这个小皇帝面前,就能把我从太尉的位置上拉下去。”
比起御史扰龙宗被他打死,当然还是吕布这件事要如何解决更重要。
李儒嘴角动了动,又问:“那您又为何要趁着何太后的遗体下葬之时,擅自开启文陵,把先帝墓中的珍宝全给取了出来?”
董卓:“不是你说的吗?让我搞搞清楚,什么叫做恩威并施的威,不要总觉得这里是凉州,能随便放纵士卒在洛阳城中劫掠,现在徐荣他们到了,也无需日日让士卒夜半出城、清晨折返,那好啊,不抢这些洛阳人,咱们的钱财从何处来?活人不抢,那就抢死人,多简单的道理。”
董卓不欲再和李儒在这等“小事”上纠缠。
一见他哑口无言,董卓一把抄起了手边的佩剑,重新站了起来,准备追出去把那个信使给砍了,但刚到庭院之中,就见一名男子在侍从的接引下向此地走来。
董卓一拍脑袋,反应了过来:“孟德啊,我竟忘了,今日我邀你过府一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全给凑到了今天,竟让我险些忘了。”
来人不是曹操,又是谁。
但面对董卓的热情,曹操表面镇定,心中却一阵凛然。
庭院之中仍有血气,尤其是其中数片方砖之上,血色仍新,恐怕得死了人,才能有这样的血红一片。也不知董卓是又杀了什么人!
再看董卓的脖颈,曹操更是眼神一震。
要是他未曾看错的话,董太尉他脖子上挂着的那一串碧珠,乃是先帝的陪葬品!那此物为何不在文陵之中,而在董卓的脖子上!
他笑哈哈地向董卓问好,心中却已接连闪过了数个想法。
忽听董卓说道:“孟德啊,我与你说句实话,这偌大一个洛阳,异类总是更难立足的,否则以你这样的本事,何至于只在西园八校中当那区区一个典军校尉呢?”
曹操故作谦恭,试探道:“太尉的意思是?”
董卓道:“上次我已让人来问过你了,想让你做个骁骑校尉,正好现在又急缺一路领兵的将军,这个问题你还是尽早给我答复的好。”
曹操抱拳便道:“不必尽早了,今日我就能给太尉答复。这个骁骑校尉的位置,若承蒙太尉不弃,我明日便可上任。”
董卓眼神一亮,竟忘记了自己本要提剑去砍那信使的,先前的心情也已因曹操的答复而由怒转喜。“好,好!我就喜欢你这样识时务的人才。走,你我入堂小酌两杯!”
但他是高兴了,竟未留意到,曹操表面从容不迫,实则坐立难安。
尤其是听到董卓说起打死扰龙宗、开启文陵夺宝一事,他更是将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董卓刚让人将他送到府门外,他就毫不犹豫地翻身上马,匆匆而行。
别人只当他是要回去自己的府邸,却不知曹操此刻是要出城,逃难去了!
他当然得走!
董卓如此行事,天下必乱。
当董卓的骁骑校尉,和找死有什么区别?可偏偏董卓对于不予合作的人,已摆出了就地打死的阵仗,他若拒绝,同样只有死路一条。
那他为何不学一学袁绍,干脆辞官而走,直接回到兖州去。
只是他不敢停留,生怕董卓将方才酒会上的交谈告知身边的智囊,让对方察觉出他的意思,竟只能孤身上路,留了小夫人和年仅两岁的幼子在京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