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 / 2)
不过这话,蔡昭姬可不敢接。大概也只有陛下敢说什么先帝还算干了件好事,其他的……
“陛下!”蔡昭姬刚要继续开口,忽听远处有人匆匆行来,抢在了她的前面。
刘秉抬眸,就见那报信的士卒飞快地跑到他的面前,“陛下!酸枣联军众人已与段将军孙将军等人抵达了洛阳外,恳请觐见面圣!”
刘秉目光一转,漫不经心地答道:“请他们速来此地吧。”
士卒一惊,不知这算是什么面圣的地点,但见陛下摆了摆手,也连忙退了下去。
不多时,袁绍曹操等人便已快马越过了洛水,抵达了此地。
众人当中隐约响起了几声抽气。
洛阳的大火已然彻底平息,但破败的景象依然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与他们印象之中的洛阳可说是天差地别,甚至让人一时之间无法从这异常可怕的对比当中反应过来。
倒是那站在太学之前的身影,被这周遭的火场残骸映照得无比从容。正是,身在众人簇拥当中的天子!
他那淡淡的目光,很快落到了袁绍的身上,开口道:“司隶校尉,是否来得太迟了一些?”
不能怪刘辩一眼认出袁绍是这当中的哪一位,实在是他的表情在众人当中最是怪异,也最符合张燕在之前见过袁绍后的描述。
这怪异的神情……也是刘秉早有预料的事情。只因此时此刻,在这拉近的距离里,袁绍已敢做出一个斩钉截铁的判断,他真的没见过眼前的这位皇帝!眼前这位,或许是什么宗室之后,却绝对不是真正的刘辩!
可对方的下一句话,已满是帝王风范地落在了他的面前。
“董卓入京因你而起,你走得最快,可为何——”
刘秉眸光渐冷,直视着袁绍依然苍白的面容,毫无一点同情的神色,“你却来得最迟呢?”
第60章
这实在不是一句给袁绍面子的发问!
何早退而迟来也!
无论是畏惧于董卓强权的“早退”,还是被困于虎牢关、未能尽早开赴洛阳的“迟来”,都以斩钉截铁的架势,将袁绍直接钉在了耻辱柱上。
……
袁绍呼吸一滞。
在这一个照面之间,他实在是无法从刘秉的表现中,看出他到底是何身份,又为何能取代刘辩成为皇帝,只因——
那确是帝王方能有的威仪,也唯有帝王,才能以这样的语气,向着他袁绍发出这样的一句质问。
就连他为何会将这会面的地方放在此地,都好像能有一个个合理的解释。
起码,与袁绍同来的孙坚,就已是一脸恍然。
在应召而来的时候,他还在想,这洛阳皇宫虽被大火烧毁,却还不至于连一个用于陛下召见官员的地方都找不出来,但此刻,陛下上来就是一句对袁绍的发难,已将一些话付诸于不言之中。
那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不是袁绍为何来迟,而是“司隶校尉”为何来迟!
位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负责督辖京师洛阳与其周边,麾下有一支逾千人的武官队伍,本该是洛阳遭逢大难之时最重要的护驾力量,却愣是姗姗来迟,比流落在外的皇帝还晚一步抵达洛阳。
别管袁绍是不是弃官而逃,又是不是重新领了渤海太守这个官职,起码对于眼前这位陛下来说,他就是那个不负责任的司隶校尉。
他连自己的司隶校尉职责都做不好,又凭什么安坐于洛阳高堂之上,踏足洛阳腹地,就该在刚刚渡过洛水之时止步,停在此地。
后方的废墟,和被陛下亲自绞断以自罚的头发,都像是对于袁绍的控诉。
不过也许,还有一个更加直白的说法——
袁绍他不配!
刘秉得理不饶人,深知此刻最好的破解别人对他的质疑,就是先把对于袁绍的质疑说出口。“回答我!洛阳为董卓付之一炬,繁盛景象化为焦土,你袁绍又要为此负担多少责任!”
“我……”袁绍话一出口,心中便是忽然一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