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2 / 2)
孔融大骇,向后跌退了两步,却又蓦然转头看见,这支利箭当然不是要取他性命的,而是裹缠着一根布条,扎上了城头的一方盾板。
他颤抖着手,上前将这布条解了下来,便看到这上面写着锋芒毕露的四个字,“不得出城”。
一见这句说是命令,但又好像是保护的话,孔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那衣着与幽州精锐不同的,不是别人,正是被他请求为援的太史慈。他没带回刘虞的兵马,但带来了一路更能打,更能迅速解决北海之患的精兵!
以公孙瓒的本事,在边境杀敌都不在话下,更何况是解决这些黄巾叛逆呢?
救星啊!这是他孔融的救星到了!
第115章 (二更)
青州人多称太史慈讲信义、有本事,真是一点不错。
他对太史慈的信任,也完全没有白费。
他真的把人带来了,更是与白马义从,以及其余幽州精锐一并,杀得黄巾大败溃逃!
好,太好了!
孔融可不会反思,为何人数众多、实际战力并不强的黄巾,能把他这一方国相围困在此,眼见下方,公孙瓒所率的精兵无人可挡,只觉自己也该当即刻出城,带兵前去与他们会合,叫黄巾贼子知道,北海并非无人。
可在他刚要迈步而出的刹那,太史慈一箭射上来的提醒,又跳入了他的眼中。
“不得出城”。
四个字,醒目而直接。
“国相,我们在此等着吧……下面刀剑无眼的。咱们的士卒又……”
一旁的亲卫也在此刻低声说道,后面的话不需要多说,孔融也很明白。
这朱虚县从被黄巾围困到现在,已是一月有余。虽说县中存粮不少,但为了防止真出现缺粮的情况发生,县中守军的食物供给是有限的。打眼望去,守城士卒大多面有菜色,还因长期处在这敌众我寡的受困环境中,提不上多少力气。
这样的兵力加入到战事中,能起到多少作用?
那刀剑无眼,更是让孔融却步的重要原因。毕竟,又不是人人都有太史慈一样的好眼力,好箭术。
若是公孙瓒领兵来援,他这孔北海却不幸死在了乱军之中,对外说出去,上报朝廷,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孔融的脚步微不可见地向后挪了一点,眼神却仍在追踪着公孙瓒的行动:“是……是该在城中等着。”
可这着实是一段煎熬的等待。
哪怕是对训练有素的士卒来说,临战阵亡后引发的恐惧,也足以让他们溃退而逃,更何况是黄巾呢?
惊呼,惨叫,大喝,求饶,不绝于耳。
就在孔融抉择于是否出城追击的时候,在白马义从惊人的破坏力和凿击军阵的能力面前,青州黄巾早已阵型大乱,接连有黄巾试图冲过混乱的人群,从此地逃离。
此种情形,简直是让管亥咬紧了牙关。
他怎么会想到,局势变化发展得这么快。
只是出兵拦截敌军慢了一步,就会让他们直扑大军,造成今日的局面!
在溃逃的浪潮面前,哪怕此刻黄巾仍是数倍于幽州军的兵力,管亥也不得不一边组织着精锐维系队伍,一边下达了命令,让众人向着反向于朱虚县的方向撤退。
什么围城,什么攻杀孔融,现在都已成了泡影,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管亥回头一看,就见杜长与张饶跑得比他还要快。
后者一向惜命,他是知道的,而前者的表现,就无疑是让他心中一沉。
这意味着,杀来此地的幽州军和试图招安黄巾的杜长没有关系,没有交情,为了避免死于乱战之中,他也必须要走,那就更不用提把人拦下来。
“走!随我慢慢撤离!”
管亥强忍着心中的慌乱,仍没忘记自己是此地的黄巾渠帅,不该只如丧家之犬一般退走。若是他此刻落荒而逃,恐怕此地的黄巾,将会即刻变成青州地界上的流民,再不成体统。
他是被公孙瓒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也未尝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前提是,没丢了自己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