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1 / 2)

也恰在此时,更漏落下了最后一滴。

“砰”的一声,战鼓巨响。

同在此地的刘辩,几乎是在即刻间,结束了望向那马踏龙雀的雕塑,转向了长阶之下。

因为此刻,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停下了声音,向着这唯一一支正在移动的队伍看去。

那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今日天子冕服加身的陛下!

他按着腰间佩剑,一步步拾级而上,以君王巡查领地一般的稳健脚步,向着上方的大坛走去。

陈列长阶两侧的朝堂官员,都如刘辩一样,望向了步步登台的君王。

赤底金漆的交领云纹,映衬着这张于摇曳长旈之下露出的面容,让其眉眼间彻底摆脱了稚气,平添一份威严。

两肩处,是星辰托举着三足金乌与蟾蜍,昭示着汉家天子肩负日月的重任。

而蔓延于玄色大袖之上的龙纹,随着他的脚步折射着金辉,一如当日誓师渡江时一样,直跳入所有人的眼底。

咚咚急响,鼓声未歇,正与天子登台的脚步同调,让自近处望向陛下,自远处遥望君王背影的臣子士卒,都随之心血震荡。

“……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做这个皇帝呢?”

虽然刘辩早就已经用这个事实说服了自己,但在这一幕冲击眼帘的时候,他依然又一次,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再度重复了一遍。

可又或许,此刻说出这句话的,并不只是他而已,只是与他发出这句感慨的意义稍有不同。

他们是真的在感慨,在这汉室倾颓之时,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明君!

他仍然年轻,背影也不若武将一般宽敞结实,但当他终于踏上那三重华盖之下的大坛之时,没人会怀疑,他不能如这件冕服的章纹陈设一般,托举日月青天,匡扶天下。

刘秉转过了头来,白玉旈无可避免地在这转头间碰撞在了一处,也正在这一晃而过间,又一次露出了天子那年轻而朝气的面容。

因甲兵万人陈列在前,或许光用朝气,还远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神情。

那是一种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连带着他的声音,也远比平日里铿锵有声:“朕,承袭汉志,忝为君王,当肃清叛逆,平定四海,令百姓安生,令老幼有依!”

“今有董卓倒行逆施,篡政另立,霸占关中,妄图僭越,朕既上定冀青,下抚荆扬,得众臣效力,群贤服膺,正值兵精粮足之时,岂能再容逆贼割据为祸!”

“当——发兵讨贼,逐猎关中,以定天下!”

他忽然在此刻,一把抽出了腰间的长剑,直指向前。

原本因君王开口而停下的鼓声,又一次大作轰鸣。

与此同时,还有一阵阵浪潮一般的呼喊,自下方士卒的口中发出。

“杀!杀!杀!”

“逐猎关中,征讨董贼!”

“陛下万岁——”

“讨贼!讨贼!”

因捐献了军粮而在此地拥有了一方席位的甄尧,被这排山倒海、气势惊人的呐喊惊得两眼发直,忽然无比庆幸,自己在被刘表找上门来的时候,并未做出任何不当的举动,最多就是在心中暗骂了两句。

一句“逐猎”,昭示着陛下已再未将一度废立的正统与否看在心中,有着绝对的自信与绝对的坦荡,向着身处关中的董卓,发出了真正的宣战号令。

董卓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大权在握、河东复起的君王为了重定秩序,打碎陈年弊病,无需向任何人妥协,也势必要以这滚滚车轮,碾压向那些自以为沉默就可以糊弄过关的庸人。

若是他中山甄氏并未给出这样及时而又有效的支援,当董卓覆灭的时候,下一个被清算的会不会就是他?

因这已是一件不会实现的假设,甄尧在此时无法给出答案。

他只能无比震撼地看到,汉家天子与那王权铜马的俯瞰之下,是一支支招展的战旗,是一名名整装备战的士卒,哪怕这一次,天子不需要那“无上将军”的名号,统领的也是一支真正的精锐雄狮铁骑。

而随着天子的收剑入鞘,所有的呐喊宣威,又忽然被捂住了嘴一般,纪律严明地戛然而止。

“宣旨!”

陛下的一句命令,让尚书郎携旨出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