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2)

“在很多年前,那时刚捡到时箐还不久,伯父一次在外走商途中,不慎遇险,命悬一线之际,大皇子部下一位名为屈鞍的谋士偶然路过出手救下了我。”

“我欠他救命之恩,想报了这份情,而他见我有经商的天赋,没让我做任何报答,只将我引荐到了大皇子部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

“起初,我并不以为意,因为我从未替大皇子做过任何事,他手底下幕僚心腹良多,我这个人,在他面前,连个名讳都没有。”

“直到屈鞍的地位在大皇子党派中越升越高,成为大皇子身侧的肱骨之臣,在他接连的引荐下,我被提拔至了大皇子的身边,稀里糊涂成为了和屈鞍一样的谋士。”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一切不真实极了,我虽有些谋略头脑,但远比不上大皇子手下那些多谋善断、不世之略的幕僚与心腹,我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不过只是热爱经商、有点生意头脑的商人。”

“但被大皇子得了青眼,又岂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从被屈鞍引荐到大皇子部下的第一天起,一切,就已没有了退路。”

“后来,先皇病重,朝中却迟迟未立太子,几位皇子对皇位蠢蠢欲动,都想要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大皇子也不例外。”

“先皇薨逝不过早晚,几位皇子中,也必然要出一位新皇,而争夺皇位失败的皇子旧部,势必要成为新皇与新朝的刀下魂。”

“先皇的淑慧皇贵妃最为得宠,连带着,大皇子亦是先皇最偏爱的儿子,他毋庸置疑是新帝继位最有优势的人,更别提那个时候,朝中许多人都拥护他。”

“既被迫入了大皇子的麾下,那便没了退路,离开不得,唯有和屈鞍一样,选择为大皇子效命。”

“皇子夺嫡刚开始时,大皇子得尽了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样样皆占,就像许多人默认的那样,他无需争,便肯定是太子。”

“只是不曾想,没过几年,先皇突然扶持二皇子与三皇子,屡屡在朝政上冷落大皇子,大皇子察觉到了不安,开始全力争夺太子之位。”

第159章 过往真相2

姜映晚静静听到这里,下一句,转瞬就听邓漳提起了她们姜家。

邓漳的声音,穿透墙壁,也一并传到重牢外、一墙之隔的裴砚忱耳中。

“皇商事关朝政,又握着朝廷与州郡大笔的财富与经济,皇子夺嫡中,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必然要被卷入夺嫡战役中。”

“而在那个时候,大皇子不具立储优势的情况下,皇商的加持与助力,便显现出作用来。”

“所以在大昭三七五年,未至初春,便有幕僚对大皇子提议:设法说服姜祎站队,赶在二皇子和三皇子动皇商念头之前,将人收入麾下。”

姜映晚眼睫蓦地抖了一下。

邓漳说到这里,已经能和当初裴砚忱帮她彻查的内因对应上。

邓漳没看她,他思绪都沉浸在那些日复一日让他悔恨的过往中,那些事,每每想起来,他都恨及了自己当初为何不能敏锐一点,察觉到梁玮蠢蠢欲动的心思,赶在他带人动手之前,拼死拦下那场悲剧。

“我与你父亲相邻而居、关系亲近之事,并不是秘闻,当时大皇子听了那名幕僚的提议,转而对我说,让我有机会多与你父亲说说,劝他站队。”

“他说的随意,也未明确说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必须要达成效果。”

“我知你父亲素来不愿参和朝堂党派之事,在接到命令后,没有直接盲目劝他,而是借着把酒言欢之际,不经意地提起几位皇子夺嫡的事,并旁敲侧击问他看好哪位皇子。”

“你父亲还如曾经一样,不欲参和这些党派事,也对站队大皇子无任何意愿。”

“后来,没过几天,不等我重提此事,就出了一件急事,我被迫紧急离开了邺城,而那个时候——”

他看向姜映晚,过往真相的残忍,让他看着面前这个小姑娘话音滞了又滞,才将那几个字说出口。

“正是初春。”

初春。

这两个字眼,就像一根刺,扎进眼底。

让姜映晚的眼睛瞬间疼起来。

初春……在她的记忆中,初春时,邓漳离开邺城,而后不久,她父母便去了南江,最后,再也未归……

重牢外。

裴砚忱立在牢门旁,眼睑低垂,身侧指掌蜷起,很快,邓漳的声音接着传来。

“那时候,以为一切,不过是场再寻常不过的短暂分别,不曾想,却是阴阳两隔。”

“大皇子部下有个叫梁玮的谋士,心狠手辣,为人奸佞,与屈鞍积怨已久,自然也与我不睦。”

“那时正逢他因办事不利被大皇子厌斥,为保住在大皇子身边的地位,我刚离开,他就在南江途中找上了你父亲。”

“并在劝说你父亲站队无果后,为避免后期皇商再被二皇子或三皇子的人拉拢,在请示大皇子后,直接将你父母杀害,并将一切伪装成水患导致的流寇暴动。”

姜映晚指尖狠狠掐着掌心。

眼底赤得发红。

邓漳声音亦满是颤抖,那些最不能提的往事,每提一次,都像再经一次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