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拓跋聿笑笑,没管这些个惊愕的人,想了想,径直走向给冯初设的席位。

冯初总算回过神来,扯住拓跋聿,低声在她耳畔说:“我陪你去上头坐着。”

她知拓跋聿是想以此示对冯家的亲厚,但冯家上下多少人,哪里能保证后代旁支均是老实人,拓跋聿以皇帝之身给超额的尊崇,届时只会惹祸。

拓跋聿没有再强求。

妙观连忙在皇帝的席位上设一侧席。

冯芷君声音不大不小地传到二人耳朵里,似是埋怨、无奈,还有些许调侃:“瞧你们俩这事闹得,吓着这屋子里这么多人……妙观,呈酒,让阿耆尼好好赔个罪。”

“诺。”妙观听话地提来黄釉彩酒壶,朝冯初面前酒杯倒去。

冯初红着耳,抬了抬袖子,执起杯盏。

“这盏酒该朕来喝的。”拓跋聿拦住冯初,从她手中接过杯盏,二话不说,一饮而尽,再示意妙观满上。

一连三杯,险些呛着自个儿。

冯初这时候倒是忘了周围的眼光了,下意识地替她擦去酒渍。

一个两个,都是些胳膊肘往外拐的。

冯芷君摆摆手,示意开宴。

窗外堆雪琢粉玉,不知来年燕子何时回?

……

众人在安昌殿陪冯芷君说话,及至傍晚,又飘起雪来,外男不好再在宫中滞留,纷纷告退,又过了一会儿,见冯芷君也泛了乏,拓跋聿也借口带着冯初离开。

沙砾子一样的雪,簌簌而下,同她们初见时一模一样。

身后人缀得很远,月光都透不过云层,身边人离得很近,近到恍惚间好似能听见对面人胸中的心跳。

她忽然顿住了脚步。

另一人似是心有所感,看着她,等着她。

乌云与风雪似乎更浓了。

蔽云遮月处,有人落吻。

就这样罢,这样在暗处,心甘情愿地,一晌贪欢。

第99章 方山永固

她舍玉堂金马去,雀留青台缘山空。

“阿耆尼来了?正好,阿岁也在,你们俩陪哀家走走吧,去……林苑中喂雀儿好不好呀?”

“好——”

冯初低头,看向冯芷君口中的‘阿岁’。

她是徐文容的长女,小任城王世子拓跋年两岁,单名一个岁,小字阿岁,与兄长相呼应。

只是……她怎么会同姑母亲近?

冯初与粉雕玉琢的孩子对上,阿岁瞧她看她,扬起头来,甜甜看她,脆生生喊道:“冯大人好。”

“这孩子胆子大,瞧见我安昌殿后头那没落完的柿子树,偷跑进来,要摘柿子呢。”

冯芷君揉了揉她的头,替她解释道。

冯初面上不显出异色,一只手搀扶起了冯芷君,笑着对她道:“既如此,便是这孩子与姑母有缘,阿岁,你牵着太皇太后好不好呀?”

“好~”

“来,姑母当心些。”

冯初轻声细语在她耳边,与阿岁两人,一大一小,行于冯芷君左右。

远远望去,当真像是一家子天伦之乐的景象。

冯芷君今日似乎精神头格外好些,姑侄二人行在林苑中,早春的积雪自针叶上滑落,也算雅致。

这平城紫宫对她而言,当真还是太熟、太熟了。

熟稔到汉白玉雕栏上的划痕、水榭柱子上旧漆的成色,都铭记在心。

她拍着冯初的手,有些怅然与自嘲,“阿耆尼,你说,可笑么?”

冯初心念一动,握紧了她的手,“姑母?”

“我曾经是大魏的主人,天下、苍生、群臣,都在我的脚下。”

衰弱的面孔上重新显现出威慑,凤眸当中一闪而过当年睥睨天下的寒光,只可惜这寒光并不长久,如流星一闪而过,就重新归于了平静。

但即便如此,也骇得冯初有些心有戚戚。

“可这又如何呢?”

她的面目变得柔和,敛去杀气,洗尽铅华。

“我在这宫阙中,过了一辈子,入目是万千殿宇,合眼,亦不见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