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叶勤:“你们发现没有,五贝勒一直说的是蒙古语,八贝勒也提醒过我,说明日进宫,只‘陪’太后说说‘家常话’即可。”他加重了那个“陪”和‘家常话’这几个字,结合蒙古语,额尔赫布和务尔登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务尔登道:“太后是想召会说蒙古语的入宫说说话,并不是特地为着风扇赏赐你的。”

叶勤点头,风扇就是个幌子,召人说话才是真的。

额尔赫布叹气道:“这可真是,时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务尔登也沉默点头。

可不是吗?

大清入关都多少年了,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别说他们这些满人了,就是住隔壁胡同的蒙古旗人,小辈中会说蒙古语的也寥寥了,叶勤一家还能会说蒙古语,真是罕见的存在了。

就连蒙古包衣最多的国公府,不能适应清语和汉语的,也都被务尔登送回了盛京去看庄子,如今留在府中的,日常更是以说汉语为主,就连清语都不大说了。

奴才都如此,更别说小主子们了。小主子们为了能跟汉人交流,说的最流利的已经是汉语,而不是清语,更加不是蒙古语。

叶勤心里也不住感慨,当年国公府将只会说蒙古语的哈拉嬷嬷一家分给他,他心里是愤懑难当的,谁能想到,如今竟成了他上进的机缘了呢?

还有德亨,他的儿子,他的福星。

按说应该是哈拉嬷嬷一家迎合叶勤,要学着说清语和汉语的,是因为德亨,自从他开始张口学着说话,就一直和哈拉嬷嬷学说蒙古语。叶勤也教过儿子说汉语,但德亨学会之后就算了,仍旧坚持用蒙古语和家里人说话。

努力练习小语种的德亨:教育当然要从娃娃抓起啊!

儿子非要说蒙古语,作为溺爱儿子的父母,也就不自觉的跟着说了。

所以,叶勤道:“你们的好意叶勤心领了,但除非会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否则,我只打算带哈拉嬷嬷一个奴婢进宫。”

额尔赫布和务尔登也无话可说,只能在衣和行上帮着出力了。

第34章

说完进宫的事, 额尔赫布试探着开口道:“那个风扇……”

叶勤道:“不瞒佐领,叶勤是打算等皇上的旨意下来之后,再与佐领汇报的, 之前,实在是这些皇阿哥们不好相与,叶勤拿不准其中的分寸,才没有报与佐领的。”

额尔赫布就道:“正因为你拿不准其中分寸, 才需上报与我,我来帮你参详参详,岂不是能尽善尽美?”

叶勤低头,道:“是。这次是叶勤欠考虑了。”

额尔赫布见他态度尚可,就道:“既然这风扇已经入了贵人的眼,接下来要如何,你可有打算?”

叶勤就将等皇上旨意下来的话又说了一遍,额尔赫布点评道:“是老成之言。不过, 这次你献宝有功, 既然已经有了太后懿旨,也无需等皇上的旨意了。我回头就给皇上上封请功折子, 给你请封三等奉国将军,这样,你以后不管补什么缺,都能更便宜一些。以后德亨,至少也能袭一个奉恩将军的末等爵位。”

可以说,额尔赫布就是为了德亨以后能袭爵才说的是请封三等奉国将军的爵位。

叶勤都惊呆了, 与务尔登对视一眼, 有些不敢置信道:“三…三等奉国将军?”

务尔登就是三等奉国将军, 额尔赫布也是, 可以说,宗室的奉国将军比比皆是,而且,宗室一旦有了缺,补缺的最低要求就是奉国将军。

当然,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了,否则,总不能让闲散宗室上吧?

凭什么啊?

要不务尔登怎么一心的要帮着叶勤谋划以人情和钱财开道呢?

还不是因为叶勤是闲散宗室,不好补缺。

额尔赫布点头道:“爵位是小了些,但如今朝廷爵位把控严格,多少王府贝勒府里的阿哥们袭不上爵,所以,请封三等奉国将军最保险,也更有把握。”

他并不是随口而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请爵这一方面,他比务尔登更有经验,毕竟他是亲眼见过他的叔伯兄弟们是怎么请封的,包括他自己袭爵,请封的规矩和要害他都能把的住。

将干扰结果的外因降至最小,达成目的的机率就会不断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