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福顺道:“剩下的我给你们补足,凑个五百两。足够盘下你看中的那十五间房了。”

纳喇氏忙道:“怎好让哥哥出钱,五十四两可不是小数目,嫂子……”

福顺道:“家里的银子我有数,你嫂子不管这个。你放心使,等下月你们碓房的分红出来了,我再截取补足就行了。”

叶勤突然道:“太后的赏赐里面有好几样好东西,舅兄不如去瞧瞧,看有没有瞧中的,算是叶勤给舅兄的谢礼。”

福顺笑了笑,也不推辞,道:“那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有瞧中的我就带走,就当是借你们银子的利息了。”

纳喇氏忙开心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福顺往他们家带了多少东西,从来没开过一句口说过一个‘还’字,只是挑选几件玩物,叶勤和纳喇氏气儿都很顺。

太后的赏赐固然好,但福顺的这份情谊更难得。

接下来福顺又和叶勤纳喇氏说了一些买房置铺子开店的琐碎事,找谁做牙人,找谁做保,找谁签订契书等等,以及后续的装修和打家具,零零碎碎的十分繁琐。

直到最后福顺离开,都没有提一句有关于风扇的事儿,叶勤和纳喇氏自然也没提,就好像风扇这事儿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

堂屋里点起了油灯,李氏撤了熏蚊子的蚊香,叶勤和纳喇氏在灯下盘账本,德亨就光明正大的在一旁一边玩弘晖送给他的九连环,一面听父母说话。

说了一会目前家里的固定收入和散碎收入,以及家里的吃饭用度、走礼走亲、给哈拉嬷嬷一家的月钱和秋季衣裳鞋袜等,以及铺子盘下后经营一些什么货物等,最后,纳喇氏试探着道:“手头实在是紧,太后给的赏赐十分丰厚,金子银子只是小头,布料、摆件、顽器、首饰、挂饰、药材这些才是大头,且是内务府专供的,民间买不到的好东西,留在家中白放着实在是浪费了,不如……”

叶勤直接道:“明儿个我就去找人,想法子变现了。”

纳喇氏犹豫:“会不会……不敬主上?毕竟是赏赐。”

叶勤:“那就找可靠的人悄悄的出手。前几日事儿多,国公府那边咱们有些日子没去了,带上些摆件和顽器去孝敬嫡母,事后我再去找务尔登要银子。”

纳喇氏:“……好吧,这也是个法子。”

其实这才是最稳妥的法子,毕竟,家里有了好东西,子孙不敢独享,送去孝敬嫡母,就算是传出去了,也是叶勤的孝道。

外人只有称赞的。

找务尔登变现银子,那就是叶勤和务尔登两兄弟之间的事儿了,不足为外人道。

叶勤继续道:“单独拿出来两匹布料、几件顽器和那两罐子人参茶膏,送去给延信都统和额尔赫布佐领做谢礼。”

纳喇氏忙道:“应该的,我早就收拾好了,就等你开口了。”

其实太后给的这些所有赏赐里面,除了一柄玉如意和一座观音摆件,就数那两罐子人参茶膏最值钱。

这人参茶膏,并不是它本身价值有多高,当然,人参本身的价值就挺高的,但这茶膏更高的价值,体现在它的难得上。

因为大清朝的人参是国有的。也就是说,从人参的采集,到人参的使用和售卖,都只能通过内务府这一条渠道。

除了内务府,从任何渠道得来的人参,都属于走私犯法,一旦查获,从主到仆,从知情者到不知情者,都有严厉的处罚。

这是写入大清法典之内的。

所以,民间要是想买人参或者人参制品,那得等机会,没有等到内务府卖参的机会,你就是拿着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到想要的人参。

当然,黑市、王公大臣府邸等特殊途径除外,这就看各人的手段了。

你要是能打通直郡王府邸的门路,想从直郡王这里给自家老母买一根人参入药,只要直郡王胤禔愿意“赏”给你,那也是你天大的本事呢。

总之,太后赏赐给叶勤和纳喇氏的这两罐子人参茶膏,真的算是在所有赏赐中排前三的存在。

这种珍贵的赏赐,两口子没打算留下,而是给延信和额尔赫布一人一罐子做谢礼。

感谢他们对他们家的照顾。

唉。

老百姓的人情世故啊。

说完送礼的事儿,叶勤沉默半晌,才不情愿的开口道:“剩下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不如交给讷尔特宜帮忙处理……能密不透风的处理这些东西,除了他我想不到其他人了。”

其实是除了讷尔特宜,叶勤找不到认识又可靠的处理这些赏赐的人了。

再其他人,他都信不过。

纳喇氏横了叶勤一眼,似笑非笑道:“看把你难为的,他那里我去说,看我不削他一顿给你出出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