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2)
打发掉这二十多个感恩戴德的流民,德亨的心更沉了,陶牛牛还在担心道:“闪电不会让这些人抓住烤了吧?”
德亨:……
德亨都开始想哭了。
还没出发呢,又有一队人过来,不过这回这些人是骑马,而且是冲他们来的。
巴图立即带人警戒起来。
领头之人老远就下马,扔下马缰往前跑了几步,单膝跪倒,大声道:“奴才周大朗叩见主子。”
是东石河屯的管事周大朗。
德亨:“快过来。”
等周大朗走进了,德亨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周大朗笑回道:“咱们在屯里左等右等等不到主子,奴才就带人迎过来看看,是不是主子有什么事儿给耽搁了。”
德亨笑道:“刚才遇到一小股流民,的确耽搁了些。”
周大朗脸上笑容消失,回道:“咱们屯附近也出现了流民,如何驱赶,还请主子示下。”
德亨:“……先去了再说吧。”
第78章
东石河屯是一个大屯, 有一百户旗人,超过五百户的民人,民户作为旗户的附庸, 达到了旗民和谐混居的平衡状态。
满清入关已经超过一甲子了,虽然朝廷明文规定旗民不婚,旗民分居,但人是群居智慧动物, 高墙大炮也阻隔不了他们互通有无,这都住在一个空间里了,要让他们各过各的,怎么可能?
不是不让咱们娶民女吗,那纳妾总行了吧?咱们不上户口,咱们就光生孩子,在一个炕头和和美美过日子总行了吧?
俺原配发妻没(mo)了,俺不续弦, 守着孩子侍妾过日子总行了吧?
你朝廷管天管地管着俺给你打仗还管俺半夜睡哪个女人吗?
你道理呢?
所以, 说是旗民不婚,但等你走入这个屯居, 你就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民女出没的身影。
有家里主母太太是旗女,妾室是民女的,有的是使了关系将民户抬旗变作旗女娶妻生子的,也有是为了图省事,不娶妻只纳妾生了孩子能入旗籍就入, 不能入就入民籍的“光棍”“闲汉”。
主打一个民不举, 官不究。
但这里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旗<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nvzunwen.html target=_blank >女尊贵, 只见旗男娶民女的,没听说有哪个旗女嫁民男的。
向上走,才是这个世间发展大趋势,也是人之常情。
东石河屯地理位置尚算优越,有山,有河。
山叫石头山,因为产不出好石头,便无人问津,上面稀稀疏疏的长了些松柏、栗子树、荆棘丛、酸枣树等草木,其他就再没有了。
河是通惠河沿途分出来的一支小小溪流,春秋干旱季节,这溪流都能断流,等到夏季雨季,才能涓涓汇成溪流流向下游。
勤劳智慧的人们在这石头山的东侧河畔旁边开辟居住所,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建设自己的家园,子孙世代繁衍,这里便也有了一个名字,就叫东石河村。
后来满清入关,东石河村被划入正蓝旗地域管辖范围内,大批从关外而来的底层旗人赶着牛羊马匹拉着帐篷占领了这片土地,这些剃了头发梳着辫子的鞑掳在此肆意圈占农田,毫无节制的牧养牛羊骡马,还垒砌高高的院墙,建立八旗驻军军防,一边进行军事防御一边农耕牧养。
朝廷说这叫军屯。
一甲子过去,这东石河村,慢慢的就被叫做东石河屯了。
分给德亨的那二十户旗丁在东石河屯的西南角,靠近溪流上游的位置,德亨人来了,还不能进屯,他得先去拜访这军屯处的屯长,也是屯领催。
屯领催,满语叫做屯拨什库,和大舅福顺一个级别,但却是这东石河屯的实际掌权人,管理着一个屯的户籍、征兵、稽查、刑案、赋税等琐事,从职权上来说,除了不能领兵,已经跟京城各胡同的佐领没什么差别了。
屯领催德塞宜是额尔赫布的族兄,要真论起来,和德亨还有两重亲戚关系。
德塞宜的祖父嫡福晋纳喇氏,就是德亨的母亲纳喇氏的姑祖母,当然,德塞宜本人是妾生子,但他的父亲,可是这位纳喇姑祖母亲生的嫡长子,而纳喇氏的父亲虽然也是庶子,却也是这位姑祖母的亲侄子,所以,德塞宜和纳喇氏应该算是孙辈的表兄妹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