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2)
叶勤险之又险的通过了,所以,康熙帝给他们家赏了两斤粽子两捆艾草、两捆柏叶做端午节礼。
相比于降爵人家,已经很不错了。
叶勤虔诚的将粽子和艾草、柏叶摆放在贡品桌上,然后带着德亨给祖宗磕头,念念叨叨的请祖宗保佑他明年考核还能顺利通过。
可见这些宗人府小考,对他的伤害有多大。
纳喇氏肚子已经很沉重了,请观音寺的吴稳婆和太医都过来看过了,预产期就在六月中旬,也可能会提前,也可能会延后。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纳喇氏就觉着接下来的一个月特别难熬一些。
好在有风扇消暑。
今年也不比去年,去年他们家连冰都用不起,在冬天的时候,德亨特地存储了一些冰,前些日子也从显王府那边拿到了一些硝石,他让人每天都用硝石制一些冰,放在隔壁屋子里,用风扇将凉气吹过来。
这样经过“长途跋涉”吹过来的风没了伤人的寒气,只余淡淡的凉爽了。
只是特别废冰块就是了。
但为了能让纳喇氏好受一些,德亨是不吝惜这些死物的。
因为纳喇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生了,德亨也不到处跑,更不折腾新东西了,就老实待在家中陪着额娘待产。
只不过,他叫人朝太医院跑的勤快了些,也打听了太医院的妇科能手都有谁,凡是能进的了人家家门的,都让人送去了礼物,跟人说了纳喇氏的临盆日期,问人家最近在不在家,在家的话,德亨就亲自上门去拜访,看能不能等生产的时候将人给请到家中来坐镇。
德亨这样勤勉进出太医院的行为,很是被那些胡子花白的太医们津津乐道,有去畅春园轮值的太医,就跟唐权望说起这事儿。
唐痘爷一听是德亨在为纳喇氏临盆奔波,就感慨道:“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太医笑道:“谁说不是呢?生养了这么一个儿子,这个纳喇夫人一辈子都值了。”
唐痘爷已经七十多奔八十上的人了,对德亨这样孝顺的后生就尤其喜欢,为康熙帝诊脉的时候,不免就说了起来。
别以为做皇帝的是多么严肃的人,人家日常生活的时候就跟寻常一样,也是很平易近人的,尤其是对着像是唐权望这样能掌握生死之人,就更加平易近人了。
所以,日常请平安脉的时候,君臣两个往往就养生上面相谈甚欢。
难得今日唐痘爷在养生之外多说了这么一嘴,听的康熙帝也非常感慨:
“朕幼年失怙失恃,殊为可怜,有时也在想,若是皇考皇妣皆在的话,会是怎么样一番光景……”
这话,唐痘爷可不敢接。
康熙帝感慨完了已经薨逝了好多年的父母,又开始感慨起自己的儿子来:
“朕万寿节的时候,诸皇子不是送金玉就是送经文,他们的孝心朕也能看得到,只是不如那孩子有想法,不拘泥于贵贱人言,想着送什么就送什么,全然一片赤子之心……”
哎哟喂,咱更加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
感慨完儿子,康熙帝终于道:“在畅春园当值也小半年了吧?”
唐痘爷恭敬回道:“四个半月有余了。”
康熙帝道:“罢了,你出来也够久了,先回家看看儿孙们吧。”
唐痘爷跪倒在地:“谢皇上体恤。”
康熙帝摆摆手,让他起来,继续与他探讨晚上若是睡不着觉该用什么法子缓解的问题……
唐痘爷能从畅春园回到京城,德亨惊喜不已,亲自上门去请了唐痘爷来家里给纳喇氏诊脉。
唐痘爷问了一些饮食问题,要纳喇氏从今日开始要注意饮食,按照他给开的方子来一日五餐的吃。
德亨紧张问道:“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唐痘爷道:“母体强健,胎儿却是养的有些大了,恐生的时候不好生,还是要减省一些为好。”
见德亨更加担心了,就劝慰道:“还有一个多月呢,现在调养也来得及的。你多劝着些,每日晨起和入夜之后多走动着些,这样胎位向下,生的时候好生。”
唐痘爷传授了好些个生产的秘诀,德亨拿出纸笔都认真记下来,打算接下来的每一天都照着唐痘爷的话照看母亲。
唐痘爷说他最近都在京,让德亨更加安心了几分,唐痘爷要的什么金鸡霜纳,德亨直接分了一半给他。
德亨一连送了好几封信去四贝勒府上给弘晖,弘晖回信都断断续续的,说是病了,有些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