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2 / 2)

目前,教弘晖读书的文师傅是戴铎,称为戴先生,武师傅是鄂鲁,称为鲁谙达。

戴先生已经在书斋里等着了,见着弘晖和德亨过来了,便起身而立。

弘晖躬身见礼:“戴先生。”

戴先生几乎是同时回礼,点头致意。

弘晖跟戴先生介绍道:“这是德亨,以后就跟学生一起随先生读书了。”

德亨学着弘晖的样子给戴铎行礼,口呼先生,戴铎也与待弘晖一般与他回礼。

他见到德亨并无异色,应是胤禛特地交代过的。

戴铎看着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只留了上唇一字胡须,下颌剃的光滑,脑后的辫子有些稀疏,德亨在他坐下后,不着痕迹的看了他的头顶一眼,嘿,这位戴先生不仅发量不怎么样,还是个地中海呢。

只留脑后之发梳辫子,倒是很适合他。

戴铎让弘晖在书桌旁坐下,没说让德亨坐下,德亨就站着。

戴铎温声问德亨:“可习过字了?”

德亨:“满、蒙、汉都习过一些。”

戴铎分别用这三种语言和德亨对话,德亨也都能回答的很流利。

戴铎又问:“可曾学过《圣谕十六条》?”

德亨有些发懵,他以为戴铎会问他是否学过开蒙三件套《千字文》、《百家姓》等,结果来了个《圣谕十六条》?

《圣谕十六条》德亨听说过,这是康熙帝亲政之初定下的圣谕,让八旗子弟皆学,并一力以惯行,性质就跟“八荣八耻”一样。

德亨似乎是听过全文,但是,他没学过。

王德正王师爷没教过他。

德亨摇头,道:“没学过。”

戴铎顿了一下,显然也是没想到德亨居然没学过《圣谕十六条》,他又问道:“可学过朱子?”

德亨:“……不曾学过。”

戴铎好奇:“一句也没学过吗?”

德亨:“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弘晖莞尔,这是他的小院“三到斋”的出处,他在信里跟德亨说过,这句话就是出自朱子之语。

戴铎:……

“罢了,我从头教你吧。”

德亨:“谢先生。”躬身一礼。

戴铎让德亨在弘晖身边坐下,又道:“弘晖阿哥……”

弘晖板正坐着,认真回答:“学生在。”

戴铎开始提问:“问:五行均得太极否?……”

弘晖开始背诵:“天下无无性之物。盖有此物,则有此性;无此物,则无此性。若海。问:五行均得太极否?曰:均。问:人具五行,物只得一行?曰:……”

师生一问一答间,德亨了解了戴荃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和王德正大差不离,只不过,两人教授的内容完全不同。

戴铎上来先问《圣谕十六条》,可见,贝勒府教授自家子弟,是要先侧重皇帝语录的,而不是汉人那一套先学圣人言。

而学朱子,则是因为康熙帝惟重理学,推崇朱子,这一点,德亨是知道的。

王先生跟他说过。

现在弘晖所背诵的,应该就是朱子当中的一篇。

等弘晖背完,戴铎开始详细讲课,旁征博引,也不失趣味,连德亨都给听进去了。

等教完课,戴铎给弘晖布置好下一节背诵课业,然后检查他的书法,纠正几个大字的写法之后,让他去另一张桌子上练字,他则开始教德亨。

戴铎倒不是故意冷落德亨,而是他已经听说了,德亨是给非常聪明的孩童,说是神童都不为过,待他,自然不能以寻常孩童待之。

四爷已经说过了,读书为次,品性为要。

也就说,德亨可以在读书上成绩不理想,但一定得是个品性端方的“好”孩子。

刚才,戴铎就是在试一试德亨的性情如何。

是心性敏感,觉着自己被冷落了,还是愚顽不堪,无知无觉,亦或是生性急躁,在一处坐不住,也或者精神有失(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