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2)

于是就这样,户部两位尚书,就跪在了康熙帝面前。

可是巧了,太子胤礽也在。

这两年康熙帝总是将太子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办事务,看着很有托付大统的意思。

结果,等到徐潮跟康熙帝一禀报,只在旧太仓和南新仓里发现了掺了沙土的粮袋子。

希福纳顿时觉着自己被骗了。

但徐潮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忧虑:“臣虽然来面圣,但户部吏员仍旧在加紧清点剩余粮仓,保不齐城东其余四仓是否还有掺杂,兹事体大,臣一发现,不敢耽搁,立即列了名目来面圣,这是旧太仓清点出来的粮袋明细,还请圣上过目。”

康熙帝接过徐潮的折子,打开一看问道:“怎么还有正白旗的佐领巴音?”

徐潮垂眸道:“正是佐领巴音帮忙,老臣才能在今天就快速清点完旧太仓,进而清点南新仓,否则,皇上恐要明后日才能拿到臣手上的折子了。”

而到那时,消息走漏,您还能不能拿到臣手上的折子还要两说呢。

这是徐潮没说出口的话,但康熙帝想到了。

在京城眼他的皮子底下,粮仓居然被硕鼠偷了,这让康熙帝如何能忍。

康熙帝厉色道:“给朕查,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这样胆大,看他有几个脑袋够朕砍的!”

徐潮叩首:“老臣遵旨。”

希福纳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徐潮谢恩了,他还不能。

就像康熙帝说的,敢动粮仓,能有几个脑袋被砍的?

换句话说,敢动粮仓的,那就是不怕被砍头的。

你想啊,不怕皇上砍头的,那得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他敢查的吗?

希福纳:“皇上,这……是不是先清点完粮仓,确定了数目之后,再议查?说不定,其他粮仓都是好好儿的呢?”

不管是哪位爷,他先放出消息去,赶快将其他仓的亏空给补上,等再查,那就雷声大雨点小,诸事万吉了。

徐潮只是低头垂眸,对希福纳的话没有任何质疑。

康熙帝问徐潮道:“徐潮,事儿是你发现的,你来说,是现在就查,还是等京中所有粮仓都清点完,再查?”

徐潮道:“老臣是希望其他粮仓都完好的,所以,希尚书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今日知道此事儿的,不止老臣,还有…德公爷。”

康熙帝纳闷:“德亨?他跟你撞上了?”

徐潮:“正是老臣叫住了德公爷,德公爷义气,才派遣巴音佐领帮忙……”

徐潮将他遇到德亨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这一点他没有半点隐瞒,因为众目睽睽之下,他跟德亨在一起且说了话的事儿是瞒不住的,所以,徐潮说的很详细。

详细之下,他跟德亨所说的话就用春秋笔法给模糊过去了,这样,虚虚假假的,康熙帝能印证他说的话,却又不能完全印证出来,这就行了。

徐潮继续道:“臣看德公爷十分的意气,保不齐会不会有御史上折子参核。是查是清,还请圣上裁决。”

康熙帝看了眼太子,问道:“太子认为呢?”

胤礽笑道:“也不差这一晚上,不如等明天看看,会不会有御史参核吧。”

康熙帝:“……也罢,你们两位跪安吧。”

等出了宫门,希福纳对着徐潮一甩袖子,兀自离开了。

徐潮看着希福纳远走的背影,咳声叹气的摇头叹息,面上更加忧虑了几分。

但心里,他已经打算好明天找谁参本了。

徐潮不知道的是,等康熙帝遣走太子,他就让御前侍卫赵昌暗中调查去了。

德亨以为,至少要经历一番查案风波之后,闹几次凶杀之后,粮仓之事才能有着落。

但其实快的很,德亨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事情就有了结果。

参与粮仓之案的大小官吏中,着四品以上的官员一年之内想法子补齐亏空,一年之后,是杀是流是降,看亏空补齐的程度,再酌情处理。四品以下的官吏,抄家问罪,该斩斩,该流放的流放,抄没的家产,弥补粮仓所失。

叶勤被参的案子也有了结果,叶勤迁宗人府左宗丞,织染局一分为二,一归内务府,一归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