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 / 2)
而在这之前,康熙四十三年,山东发了大水,山东灾民到京乞食,还引发了小范围的疟疾瘟疫。
弘晖因此差点小命不保。
康熙帝当时不仅截留了湖广和江南的漕粮赈灾山东,还下令减免了山东接下来两年的赋税,用来恢复民生。
但当两年后发生了民间私铸铜钱案,康熙帝下令,来年康熙四十六年折价铜币算银,相当于加倍收税。
铸造私钱的未必是底层百姓,但最终受苦的,还是那些交税的人。
徐潮觑着德亨沉重的脸色,心道有门,他对德亨笑道:“四十六年收到的银钱补了八旗兵丁的借贷亏空,户部销了一笔账,也算是有所得吧。”
德亨闷闷道:“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徐潮从犄角旮旯里摸出一个袋子,一个箱子里摸了两枚铜钱出来,塞进这个袋子里,边塞边跟德亨科普道:“八旗是有自己的官库的,这个德公爷是知道的吧?”
德亨点头:“由各旗都统掌管,怎么了?”
徐潮:“康熙四十二年,为了贴补八旗兵丁战马、刀兵、甲衣所耗费,允许八旗兵丁从官库贷银六百五十余万两,三年后,皇上说‘八旗劲旅为国家根本所系’,应加恩奉养,将尚未还库的近四百万两全部豁免。皇上金口玉言,户部一下子多了四百万的亏空,第二年山东的钱粮一到,这个亏空一下子就补足了。”
德亨眨巴着眼睛,不确定道:“你说的这个借贷,我似是有些印象?”
徐潮将塞了各种钱币的袋子口收紧,笑呵呵的提醒他道:“那一年,您受封国公爵,得一佐领,一管领,令尊授佐领,第二年,您又得一佐领。您所得的这三个佐领,当年从官库借银共四万七千余两,一年后,您入四贝勒府读书之前,将借贷银钱全部还清。为此,老夫还特地免除了这三个佐领的利钱,只收了您的本金。”
德亨:“哦,你这样说我就想起来了。”
话语里,小表情里,不无得意之色。
徐潮看着少年,笑着恭维道:“若是八旗劲旅都有德公爷这样的领主,户部可就有福气喽。”
德亨:……
你这样说,我可就不好意思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小意思啦。”
徐潮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将手里的钱袋子递给他,道:“这是老夫给您备的礼物,还望德公爷莫要嫌弃?”
德亨有些手足无措,逡巡了一下安静的四周,跟做贼似的问徐潮:“这不好吧?”
“噗…呵呵呵呵……”
徐潮真不想笑的,但他实在忍不住。
这少年怎么这么可爱呢?
德亨瞪着笑的前仰后合的徐潮,腮帮子鼓的跟含了两个包子一般。
徐潮忍住笑,又将钱袋子递了递,道:“都说了,这不是紧要之地,送几十枚钱币而已,我这个户部尚书还是能做的了主的。您尽管拿着。”
看德亨还一副狐疑的样子,就道:“要不,我记录在案?也好等以后有迹可查?”
德亨:“可以吗?那最好了。”
徐潮无奈,只好找来纸笔,从墙后头摘下一个册子,将他送给德亨五十六枚钱币之事记录在案。
德亨探头看他写字,先赞了一句:“您写的字真好看,跟照着模子刻印出来似的。”
徐潮:“老夫正经科甲出身,写字是基本功。”
做好记录,徐潮再递出钱袋,这回德亨就接过去了。
他晃了晃里面叮里哐啷的铜币,笑问徐潮道:“徐尚书,你这算不算行贿本国公?”
徐潮微笑道:“算是谢礼,也是歉意。”
德亨:……
“你也不必如此。”
徐潮这样,怪让人心酸的。
第118章
德亨在徐潮这里待了大半天, 走的时候腰间挂着叮里当啷的钱袋子,引得户部吏员们频频侧目。
不管谁看过来,德亨就昂着脑袋拍着钱袋子跟他们道:“看到没, 这是你们徐尚书送我的,足有五十六文钱呢。”
徐潮一路笑呵呵的看着德亨耍宝,就跟爷爷看故意调皮捣蛋的小孙子似的,倒是尚书希福纳深觉丢脸, 点了五十六个五十两的银锭子出来,要德亨带走。
德亨可给吓死了,那白花花的银子他就看了一眼,就跟后面有鬼撵似的一阵风的跑了。
出了户部大门,德亨跟陶牛牛和雅各布道:“这户部怎么跟筛子似的,都没个把门儿的吗?谁来都送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