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2 / 2)
可喜的排队时间!
不论是紫禁城还是南苑的排队时间,总能磨砺他的心智。
在西红门外跪了一百米的是迎驾海户民,他们都是打理南苑、也就是南海子的满洲旗民,也叫海户民。
德亨发现,这些跪迎的海户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他们应该穿的都是新衣裳,女人能明显的看得出来点了胭脂梳了新的发髻,然而现在,都被无情的春雨给浇的狼狈不已。
他们没有蓑衣蔽体,任由冰冷的春雨打在的身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深深的低着头,又是雨天,德亨看不清他们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麻木的还是……怨怼的?
若是晴天,这一定是让人高兴的迎接场面,可惜,今天下雨了。
他们的准备都白费了,估计康熙帝看都没看他们一眼。
离西红门越来越近了,德亨都已经能看到斑驳坑洼的夯土泥墙了。
因为这些外墙是裸露在外的黄土,没有砖、石板、木板等的外在保护,每等到下雨稍大的天气,雨水就会在这些裸墙体上冲出一道道沟壑。
沟壑越冲越大,久而久之,这些黄土墙就都被侵蚀了。
雨水夹带着黄泥从上而下直到墙根冲刷下来,汇入低洼处,再汇聚成一条条小溪,向东南流去。
南苑的地势和京城一样,都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水流是向东南的。
德亨都可以想象,时间长了,这些黄土墙会变成什么样,有可能被侵蚀的破洞,雨再大点,形成小股洪水,很有可能会将墙体给冲坍塌了,所以,这些墙能保存的基本完好,一定是有人时常修葺维护的。
而修葺维护这些黄土墙的,很可能就是打理这些的海户民们。
进西红门的时候,德亨看到一个官员站在墙根处指着墙体奋力比划,三个汉子低着头唯唯诺诺的作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当好修墙的差在受训。
进入西红门,好似进入了另外一个与外面完全不同的天地。
烟雨朦胧中,入目的是广阔的绿色草原和毛茸茸的碧色庄稼苗,远处定然有大湖,因为那里半空中升腾着白色的水雾,让看到的人不禁猜度,白雾笼罩处是不是会有仙岛藏匿。
耳边有野鸡野鸭子在叫唤,有猎犬在吠叫,天空有鹰啼,地上有马嘶,还有越来越近前的,映入眼帘的亭台楼阁。
南苑行宫到了。
第127章
康熙帝的南苑行宫, 远没有乾隆朝时多且豪奢精致华美。
康熙帝的行宫,更像是一个有着符合帝王规制的砖瓦住宅大园子,看着亭台楼阁俱全, 但等到近处,甚至进到内里去看了,就会发现也就那样,不符合人们对“行宫”二字的憧憬和想象。
眼前这座经过春雨湿润过的小行宫, 充分展示了康熙帝的为人和主政特性:节俭。
还是那种他自己吃穿用朴素,然后儿子和大臣们从国库借银奢侈度日的节俭。
德亨这一队的人到达行宫附近的时候,雨已经渐渐停歇,同时,黄昏已至,即将入夜。
人已经疲惫至极,但还不能休息,因为还没有他们休息的地方。
行宫是供皇帝、皇妃、太子、皇子等休憩的场所, 除了值班侍卫和服侍主子的太监宫女, 其他人一律住在行宫之外。
但行宫之外没有房舍,要怎么居住呢?
搭帐篷啊。
都说是行围是为了操练行伍了, 这到了“战场”,怎么还能去找房子居住呢?
当然是围着主将的营帐行宫搭建营地帐篷,作为临时居住所了。
所以,德亨等人还没来得及下马,就被一直在伴驾,这会子过来接手他们的都统延信给安排去了远离行宫一处用白色石灰圈起来的空地, 这一处空地, 就是他们之后在南苑这段时间的营地了。
很好, 目测能搭建六七个帐篷的样子。
此处虽然远离行宫离行宫最近的是上三旗、内务府包衣和銮仪卫侍卫, 下五旗的侍卫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都分列在以上这些禁军左右两翼最外侧但靠近一个大水泡子,也就是水源。
马上就要入夜了,他们需得趁着天光尚好,加紧将安营扎寨的所有事务都赶出来。
他们除了扎帐篷弄一个过夜的小窝之外,还要烹饪热食,安慰空了一天的肚腹,尤其是他们都是第一次长时间行军,还淋了春雨,感冒的几率大大提高,所以,吃热食和熬制驱寒汤药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关系到他们明天早上是不是全军覆灭。
被安排在临这处大水泡子水源安营扎寨,很明显的,他们是被照顾了。
德亨顾不得想太多,他问事务繁忙就要离开的延信道:“都统,我听说可以到奉宸院去领石灰、草木灰等驱虫粉撒在营地里,奉宸院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