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2 / 2)

德亨:“那烧了整个总督衙门,不更是有鬼?”

胤禛叹道:“原本,皇上已经歇了继续查的心思了,这总督衙门一烧,不得不继续往下查了。”

德亨更加惊讶了:“皇上歇了继续查的心思?为什么?”

胤禛不语,戴铎沉吟道:“定是牵扯重大,查不下去了。”

德亨:“……不会是牵扯到了哪个皇子、或者是哪几个皇子吧?”

胤禛眼神一厉:“慎言!”

德亨闭嘴,偃旗息鼓了。

说实话,挺没意思的。

胤禛冷笑道:“这把火烧的好,火不烧大一些,底下的蛀虫们还当是无虞呢。”

戴铎摇头道:“恐又是雷声大雨点小,无非就是换一批吏员罢了,换汤不换药,难。”

“而且,现在总督衙门烧了个一干二净,恐怕一些陈年旧账都查无可查,更加难上加难。”

胤禛看着德亨道:“德亨,你看过近些年的折子,你仔细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德亨:“都是些官面上的数字,天衣无缝,看不出什么来。”

胤禛也知道拿到皇上跟前并留档的折子是挑不出错处来的,但听德亨说了之后,胤禛还是很失望,只能道:“换一换汤也好,至少能填补一些亏空出来。”

查抄一批底层官员,将家产充公,总能填补一些户部的亏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八旗季米才发下去,面对空空如也的粮仓和四处漏风的银库,胤禛心里十分的没底气。

说到亏空,胤禛又说了第二件事:“近日户部清查账册,户部尚书徐潮将官员历年借账理了一下,上报给皇上,竟超百万之数,徐潮请旨追账,被皇上否了。”

胤禛看德亨面上露惊讶之色,道:“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左右他已经听政了,这些事情,多让他参与一些没坏处。

德亨奇怪道:“竟然只有百万之数?”

胤禛:“那你以为会有多少?”

德亨:“至少千万吧。”他怎么记得,是好几千万来着?

难道他记错了?

复而又失笑,如今才是康熙四十七年,官员从国库借银之风还没大兴,能有百万之数已经不少了。

等再过上个十来年,能有几千万才算正常吧。

而且,国库借款大头都是康熙帝的众位皇子们,现在这些皇子们有的才娶媳妇,可能养家还没那么大的压力,还没开始薅国库吧。

第141章

两江总督衙门被烧的案子查了一个月, 在闰三月中旬有了结果。

期间,康熙帝派遣了钦差大臣赶赴江宁查案,几乎是一天之隔, 康熙帝收到了江宁织造曹寅的密奏,也就是说,钦差大臣还没有赶到江宁,康熙帝对总督衙门纵火案已经有了一个初始的眉目。

然后, 德亨就亲眼看到,康熙帝派遣去江宁的钦差班子一个个就跟废物点心一般,东一榔头西一棒追的查来查去总查不出个具体的眉目,糊弄的既视感实在强烈,让德亨大开眼界。

其实这纵火案以及河银方面的具体情况德亨并不了解,因为这属于“兹事体大”的类型,康熙帝与大臣具体议事的时候,他得到门外站立, 一些密奏等文件他也接触不到, 以及,在宫当差五天他就可以休息五天, 离宫之后,案件进程他就跟无从知晓了。

所以,一直等结案,德亨也就只得知了公布于众的结果。

首先,前两江总督阿山抄没家产,本人流放宁古塔, 妻儿入辛者库为奴。现两江总督邵穆布降三级留用, 命重新修建总督衙门。

其次, 河道总督张鹏翮降级留用, 想法子补足所查河银亏空。

有罚,自然有奖。

大学士阿灵阿加太子少保头衔,户部尚书徐潮迁吏部尚书,侍讲学士升礼部侍郎……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命运,小人物亦有小人物的悲欢,却是不为上所知了。

钦差也为这场大火定了案。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一念和尚等匪类烧的总督衙门,就是为了引起百姓官民恐慌。如今一念和尚及其同伙已经伏法,贼首已除,可以结案了。

如此不痛不痒,潦草完事,通朝上下,上至皇帝,下至部院记载开支的小吏,都竭尽全力的粉饰太平,有罚有赏,罚的大快人心,赏的有理有据,大家一团和气,真是太好了。

就连不依不挠的那个,都被皇上调去吏部了,看来,皇上也不欲追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