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1 / 2)

胤禛坐不住了,他起身在地上来回踱步,带入自己,判断德亨说的那些可能性。

如果是他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

不说窃取,至少他是一定会对那个国家的兵防、政治体系、经济发展等等等所有相关国运的事情感兴趣的。

如果那个伊凡真是受了他们国王的命令来到大清,却没有去觐见皇上,那他肯定就是带着另外的目的来的。

至于这个目的是什么,还需探查。

胤禛:“德亨,你将今日和那个伊凡说了什么都说给我听。”

于是,德亨开始复述今日他和伊凡的谈话。

谈话内容实在是多,更是涉及了吃穿住行建筑诗歌珠宝牲畜等方方面面,听德亨说出来,简直让胤禛叹为观止。

就跟读书一样,你学会认字写字是一回事,学会作诗写策论是另一回事,要是能跟人侃侃而谈那就更高一层。

若是你能带着问题并且和人讨论的有来有回,那就是超脱了学习,到了探寻“道”的境界了。

德亨就是这样。在和伊凡的交流中,有些问题,他明显是带着目的去问的,偏对方给出了答案还不自知。

胤禛觉着,阿灵阿可以让贤了,理藩院尚书之位合该让德亨去做。

至少德亨会说蒙古语和拉丁语,他可以和俄罗斯人自由五障碍交流,获得传教士翻译官绝对不会想到去问也不会在乎的消息。

胤禛的政治嗅觉和缜密思维是毋庸置疑的,他很快从德亨的叙述中抓住关键信息。

胤禛问道:“你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皇帝新建设的城市,伊凡听你说起圣彼得堡是新都城的时候,很是激动,再三纠正?”

德亨点头,道:“我后来知道,圣彼得堡是彼得皇帝为了和瑞典国家开展,特地在军事要塞港口选址新建设的堡垒城市,彼得皇帝和瑞典开战八年且没有停止的意思,可见,彼得皇帝对这个港口势在必得。”

“我一说圣彼得堡才是他们的新都城,伊凡立即表现出激动来,他再三跟我强调,莫斯科才是俄罗斯的京都。其实他大可以像是听到笑话一样纠正我,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强调的。就像我们国家的都城是北京一样,这是常识,别人说错了,咱们只需要纠正就行了,完全不用这样激动。”

胤禛:“那你以为,他是在掩饰什么呢?”

德亨笑道:“彼得皇帝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他想迁都,但他的大臣们或者那些顽固大贵族们不这样认为,可能这个伊凡的家族和派系,就是反对皇帝迁都的吧。”

胤禛点头,笑道:“明成祖。”

德亨:“圣彼得堡是不是北京,尚需确认。”

明成祖朱棣,亲征鞑靼,从南京迁都北京,与现在的彼得大帝,八年亲征波罗的海港口,建设圣彼得堡新城,如今亦有了迁都的打算。

其中过程,何其相似。

当年清朝入关,从盛京迁往北京,也是一个意思。

都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新的领土。

但彼得皇帝能不能迁都成功,圣彼得堡会不会成为北京,都还存疑,就看彼得皇帝手腕怎么样了。

如果最后彼得能迁都成功,那,他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皇帝。

邻居是个有为之主,于大清而言,并不是个好事儿。

雅克萨之战和准噶尔之乱尚未远去呢。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是真的,那当下,有没有文章可以做?

若是要做文章的话,要怎么做?

毕竟,俄罗斯在极北之地,到底在哪里,谁都没去过,谁都没见过……

胤禛道:“既然这个伊凡不简单,那你先跟他结交着,探探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德亨点头,应道:“我已经跟他约好了,明天会带一些绸缎、首饰、香膏、香料等东西去给他看。对了,我还请他教我俄罗斯文语,他同意了。”

胤禛睨了他一眼,答应道:“既然要有所为,就不用拘泥了。”

这是同意他学习俄罗斯语的意思。

德亨求道:“让弘晖和姐姐与我一起嘛,我还是个孩子,我一个人很孤单的。”

弘晖和卓克陀达忙低下头去,他们怎么觉着,德亨说了这么一晚上的话,就是为了现在这么一个目的呢?

胤禛看看自家两个亲生的,结果只看到了两个黑漆漆的发旋,无奈道:“弘晖可以去,卓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