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1 / 2)
噶尔藏:……
一门之隔的德亨看了雅尔江阿一眼,为他的缜密心思点赞。
康熙帝继续道:“这样吧,噶尔藏,若是你能说服其他额驸和王公们,同意你继续掌管右翼旗,朕就赦免了你的不恭之罪,朕不仅要赦免你,还要加封于你,毕竟你获得了别的王公的认同和拥戴,如何?”
噶尔藏:“……皇上,您明知道我做不到的。”
康熙帝似笑非笑道:“所以,你不仅知道你曾做了什么,你还知道你正在做什么?对不对?”
噶尔藏:……
康熙帝:“噶尔藏,朕对喀喇沁部是很宽容,但并不好欺,朕的爱女更不好欺。噶尔藏,你要记住了,如今朕只是命公主替你掌旗,而不是直接废了你额驸的名分,朕就是对你宽容了。”
噶尔藏浑身颤抖,不知道是气的还是害怕的。
康熙帝最后道:“回去和公主请罪,你们好好过日子,等风头过了,只要公主同意,朕还可以继续加恩与你。回去吧。”
噶尔藏失魂落魄的离开,都没留意外头的雅尔江阿和德亨等人,或者说,他羞愤难言,已经无力去关注他人了。
罗布藏衮布出来传命:“皇上召伊等入内。”
雅尔江阿和胤祥领头的,带着德亨和月兰入内,其他弘晖和卓克陀达、德隆等都在外等候。
罗布藏衮布吩咐宫人给几人上了茶点,几人道谢,都无心茶点,留神听着内里的谈话。
其实外头等候的人是听不到内里在说什么的,要不然皇帝身边还有什么机密可言,只不过刚才是噶尔藏嗓门实在是太大,康熙帝不给他留面子,所以让外头的人都听到了而已。
如今内里就静悄悄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让外头的人等的心焦不已。
弘晖看着手里的茶,想着什么时候他才能有资格和德亨一起入内与皇帝奏报事宜,决策国家大事。
内里,康熙帝听德亨描绘他在准噶尔部畅想的蓝图,越听越觉着这个少年真正是个鬼才,甚至是聪明的有些毛骨悚然,料敌先机、料事如神,说的就是他这样的吧。
康熙帝内里翻江倒海的,表面是看不出什么来的,他甚至不敢看德亨,怕表露了太明显的痕迹。
康熙帝听德亨说完,起身来到他批阅奏折的御案前,抽出一封奏折,递给德亨看。
德亨奇怪,打开看了一下,挑了挑眉头,转了转眼珠子,又还给康熙帝。
康熙帝示意了一下,道:“简王也看看。”
于是德亨将奏折递给了雅尔江阿。
雅尔江阿奇怪,打开看了一下,拿着折子似懂非懂,面露不解之色。
康熙帝再道:“老十三也看看。”
于是,胤祥也接过雅尔江阿手里的折子,打开,看完,若有所思。
月兰见几人神色,心中如猫爪子挠了一般心痒难耐,大着胆子问道:“皇上,能让月兰也看看吗?”
康熙帝欣然笑道:“看吧,简王和老十三,你们也说说,什么想法。”
月兰打开折子快速看了一下,心下惊异,脸上却是极力表现出镇定,但看着德亨的眼神,却是难掩震惊。
康熙帝看月兰的反应,再看看还在思考的雅尔江阿和似是想明白又似是没有想明白的印象,心下大大的叹息:
一个现王大臣一个未来的王大臣,却是没有一个女孩儿灵透,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关键。
这是一封康熙帝派遣督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前往黄河以西察罕拖灰地方查勘当地详情后的回禀奏折,而这封奏折的起因,是理藩院题,鄂尔多斯郡王松阿喇布让自家牧民们去察罕拖灰地方暂行游牧的请求。
鄂尔多斯有自己的牧场,就在河套地方,但并不包括河套以南黄河以西(宁夏地区)的察罕拖灰在内,为什么松阿喇布要向理藩院提出这样的请求,并让理藩院将之特地拿出来当做一件正经事宜题奏与皇帝定夺呢?
是鄂尔多斯牧场遭灾了,牧民失去了原本牧场,没有地方可以游牧才选择去察罕拖灰的吗?
这不大可能,奏折里没说遭灾或者遇到其他的困难。
还是松阿喇布野心蓬勃,想要扩大自己的牧场了?
若是是想扩大自己的牧场,那又是为了什么要扩大呢?
鄂尔多斯有扩大牧场的必要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