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1 / 2)

康熙帝:“嗯。”

李玉觑了皇帝一眼,腰更弯了几分,道:“皇上还有何疑问,不如将员外郎叫来问询。”

康熙帝:“让他伺候德亨吧,朕也就随意看看。”

李玉:“嗻。”

话未落,有侍卫来报:“皇上,恒亲王和固山贝子九阿哥觐见。”

康熙帝:“老五和老九?这俩哥俩儿怎么来了?让他们进来。”

胤祺和胤禟两个让进来,被侍卫领着去后殿见康熙帝,在路过前殿时,远远看到德亨带人忙的不可开交,胤禟就跟胤祺小声道:“五哥,我就说罢,肯定跟德亨这小子有关。”

胤祺:“聒噪。”

胤禟被噎了个好歹,这可真是亲哥。

他可能生来就跟亲哥犯冲吧,胤禟再次安慰自己。

哥儿两个给康熙帝叩头请安,康熙帝问他们:“你们今日进宫了?”

胤祺:“是。回汗阿玛,额娘些许身体不适,儿臣和老九今日进宫探望一二。”

康熙帝惊讶:“宜妃病了?朕怎么不知道?魏珠,魏珠……”

正在前殿奉命看着的魏珠听到康熙帝叫喊他的声音,立即小跑着过来:“皇上,您叫奴才?”

康熙帝问道:“宜妃病了,你这总管太监是怎么当的?怎么没报给朕?”

魏珠立即跪地请罪,同时惊异道:“宜妃娘娘病了?这…老奴并未收到信儿,太医那边也不曾有奏案归档。”

胤祺并不是多么灵巧的性子,他反应便有些慢,正想着要不要解释两句,就听胤禟道:“这不关魏谙达的事儿,是额娘小有不适,并未请太医,所以魏谙达不知亦有可能。”

此时,胤祺才道:“是,额娘自己也说了,因正月风暖,就多吹了一会子,回屋就有些头疼,吃了一丸祛风的丸药,已经好了。”

康熙帝:“若是真无事,也用不着你们两个一齐进宫来探望她。魏珠,你带着御医,亲自去钟粹宫替朕看望一下宜妃,让她好好养病。”

魏珠:“嗻。”

看着魏珠背影离开,胤祺心下郁闷不已。他才从宜妃那里出来,宜妃好与坏他看的清楚,他明白,其实宜妃是寂寞了,找个借口将儿子叫到跟前说说话而已,康熙帝这样已安排,她不病,也得病了。

胤禟却是面有喜色,他把宜妃说的自己身体不舒服当真了,此时看到汗阿玛这么担心额娘,他这个做儿子,当然是高兴的。

安排完,一时间,父子间有些沉默。

胤禟就好奇问道:“汗阿玛,儿子听说,有人在这皇史宬中寻到了宝贝?是什么宝贝?”

康熙帝:“哼,你消息倒是灵通,知道朕寻到了宝贝。”

胤禟大大咧咧道:“哪里是儿子消息灵通,您让禁军一围了这皇史宬,就满京城都传遍了。”

他还开了盘口呢,放出了从八哥那里要来了许多失传的书籍名单放出去,不管有没有压中的,他作为庄家,包赚不赔。

康熙帝颔首,笑道:“是《永乐大典》。”

胤禟皱了皱眉,掏了掏耳朵,喃喃道:“《永乐大典》?好似在哪里听过,永乐……是永乐年间编纂的书典吗?”

正在等儿子如他一眼惊讶惊异惊喜的康熙帝:……

这不学无术的儿子,不要也罢。

胤禟不知道,本来就没学几本汉家典籍的胤祺就更不知道了。

康熙帝点了一个翰林学士,道:“你跟他们讲一讲这《永乐大典》。”顺便,他也听一听。

结果,这个翰林学士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康熙帝:……

所以,他的翰林院里,到底养了些什么?

见这位翰林学士丢了丑,那个跟德亨呛声的翰林学士站出来,道:“回皇上,《永乐大典》已有两百多年未曾问世,当世之人,所听者甚少,微臣先头几年,曾听恩师说起过这部大典,不如由微臣,代为解说一二。”

怪不得这人冲的最厉害,也那么容易就失了分寸,原来,不是别人不想,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什么。

康熙帝:“……准。”

经过这人娓娓道来,众人才知道,《永乐大典》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旷世典籍,心下火热不由更旺盛了几分。

德亨这边已经将整部大典和整部宋本《太平广记》装箱清点完毕了,带着清单过来向康熙帝汇报,身后还跟着一位胡子灰白的老吏。

康熙帝见他过来,就问道:“清点好了?”

德亨奉上清单,回道:“回皇上,都清点好了,装车后,就可以带走了。”

康熙帝颔首,见他身后跟着一人,就问道:“你身后之人是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