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1 / 2)

卓克陀达接过斯林克诺夫的信函,对着翻译了一遍,康熙帝听了,点点头,没说什么。

和德亨翻译的大差不差,看来函文上没有问题。

卓克陀达翻译的斯林克诺夫的函文内容,胤禛和阿灵阿都听到了,德亨和延信所上的折本,内阁在朝会上也代为题奏了,胤禛和阿灵阿这样的朝之重臣,当然是知道的。

康熙帝吩咐道:“李玉,给郡主搬个绣凳来。”

李玉手脚麻利的搬来个绣凳,放在康熙帝的下面,笑呵呵道:“格格,您请坐。”

卓克陀达微微福了一礼,笑道:“谢谙达。”

李玉忙给磕了个头,道:“您折煞小人了。”

然后退下,卓克陀达给康熙帝行了一礼,然后在绣凳上坐了下来。

这其实挺不合理的,老子还站着呢,卓克陀达作为女儿,如何就能坐下。

但现在是君臣奏对,皇帝让女儿坐下,老子站着,父女两个就得听从。

康熙帝问道:“对德亨所提黑龙江之事,你们有什么看法。”

德亨给康熙帝上的奏折上,对黑龙江之事,提了四点建议:

一、赔款、归还我国百姓。让俄罗斯尽快归还从黑龙江和库页岛所掠掳的无辜百姓,为了补偿黑龙江沿岸百姓,以及被他们摧毁的村庄、部落等,需赔银十万两,以用我朝抚恤罹难百姓,和新家园建设;

二、重新划定中、俄双方边境界限。俄罗斯人占据黑龙江下游达八年之久,所辖三姓副都统居然毫无所知,除了三姓副都统渎职之外,最大的原因,是俄罗斯在黑龙江口以及以北陆地、海上经营已久,其势将成,若是放任不管,等其势力大成之时,不仅黑龙江口,就连黑龙江到乌苏里江、乃至松花江都不保,到时,宁古塔、船厂、盛京直至北京,又当如何!所以,为了能护卫盛京门户、黑龙江口平安稳定,需要重新界定中俄边境线。

三、移民实边,增派驻军。黑龙江被占,无人知晓,归根究底是乌苏里江至黑龙江河口界域人口太少,基本没有驻军,以至于俄罗斯人来了,以为这里是无主之地,大肆行奴役之实,损我国威。因此,提议尽快迁移内地之民至此实边,笼络周边部族,编户齐民,护卫国土同时,也能收取赋税。战时为军,太平为民,一举多得。

四、暂停对俄买卖。在第一、第二条完成之前,喀尔喀蒙古诸部、哈密、准噶尔蒙古等地,暂停与俄罗斯通商,向俄罗斯皇帝彼得发送国书,督促其重视其中厉害,尽快派遣相关大臣来清商谈,解决两国现有问题,共谋和平共举之盛况。

怎么说呢,除了第三条,所有听到德亨这四条的人,都是沉默寡言的。

不是他们不愿意说,实在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说,说什么。

这突破了他们的认知,他们实在是无话可说。

对这四条,康熙帝已经召集内阁和六部大员们商议许久了,这些大臣们,不是说“都听皇帝的”这样的虚话,就是附议德亨的,等问为什么附议,这四条的好处在哪里,他们又都说不上来。

一看就是附和之流。

康熙帝以为他们有难言之隐,不愿意当着别人的面说,干脆就一一叫过来单独谈话,想听听他们的“肺腑之言”,可惜,康熙帝又一次失算了。

并没有什么改变。

康熙帝只得承认,如今的朝堂上,已经无人可用了这个事实。

既然别人问不出来,就听听那两个小子的父亲们怎么个想法吧。

就有了现在的召见。

康熙帝见两人都不说话,就道:“先说第一条,你们认为,十万两是多了还是少了,能不能要来。”

一句话,就奠定了基调,康熙帝想要,但问题是,能不能要的回来的问题。

“阿灵阿,你先说。”

阿灵阿不愧是理藩院尚书,他先提出:“十万两白银与我国来说,如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奴才斗胆,德公爷此举,不在十万两本身,而是在正、邪两方立场断定上。”

你输了,你错了,才会给我们赔钱,要不然,我们开口要,你们怎么就给了呢?

这是定性问题。

不能退让。

康熙帝笑道:“看来,朝上还是有人能看的明白的。”

康熙帝对外邦来人,向来慷慨,赏赐大把大把的给,十万两白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就像阿灵阿说的,不值一提。

但就算这是牛身上的一根毛,康熙帝也不能不要,不要,别人不会以为你大方,只会以为你无能,软弱,你的子民是可以任人欺负的。

不仅要,还要大张旗鼓声势震天的要,比如,将敌人都杀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