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1 / 2)

所以,你们斗吧,我谁都帮,也是谁都不帮。

就是策妄阿拉布坦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态度,牵绊了月兰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她一直察觉到策妄阿拉布坦,但这么多年策妄阿拉布坦都猫的好好的,一直没有真正的动作。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如今中俄谈判已经启动,且双方已经出发去恰克图,在这个关键时候,她必须要预防俄罗斯人在哈萨克地区搞什么异动就像德亨此时出兵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驻地雅库茨克一样,说不得俄罗斯人就会出兵准噶尔,联合随时都有可能反叛的准噶尔,东进南下,影响此次谈判桌上的博弈。

所以,月兰以清廷郡主之尊,亲临勒不什坐镇,指挥这次开春羊毛贸易。

走巴尔喀什湖这条贸易线的,可不止俄罗斯人,还有北欧、西欧人,咱们只是不和俄罗斯人做生意,不是不做生意了。

这就给了策妄阿拉布坦可乘之机,两千轻骑,就跟寻常打猎一般,没带粮草,悄不声的出发,一路朝哈密而去。

月兰得到消息之后,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出发很远了,追肯定是追不上的,而且,她也不能去追,更不能就此离开。

因为,伊凡来访。

伊凡米哈伊洛夫,原名伊凡费奥多洛维奇洛普欣,彼得皇帝的小舅子,俄罗斯皇后的亲弟弟,曾经机缘巧合,在康熙四十七年来到大清,巧遇德亨,然后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至少他是被记载入中国的史册了。

伊凡回国后,受到了彼得皇帝的嘉奖,但七年过去,他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起起伏伏,一直并没有真的受到彼得皇帝的重用。

因为他有一个不省心的皇太子外甥。

作为直系、撇都撇不干净的亲属团,伊凡当然是希望皇太子阿列克谢能最终继承皇位的,但很不幸的是,彼得皇帝是革新派,阿列克谢受波雅尔裹挟,是守旧派。

这让彼得皇帝非常不喜。

伊凡夹在其中非常难做,他既劝不了外甥阿列克谢,也做不了姐夫彼得皇帝的主,虽然彼得皇帝很欣赏他,阿列克谢也很倚重他,但他在俄罗斯的日子,非常难过。

今年年初,彼得皇帝给皇太子阿列克谢写信,信中给了儿子两个选择,要么改弦易辙,成为一个真正(支持彼得皇帝改革)的皇太子,要么,就和你的母亲一样,去寺庙做僧侣。

伊凡劝阿列克谢向彼得皇帝服软,但守旧派们主张“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僧侣的帽子并不是不能摘下来的,先去做僧侣,等彼得皇帝咔嚓了,咱们再还俗,就是新的俄罗斯皇帝。

阿列克谢没有听亲舅舅的,他选择了去做僧侣。

伊凡大失所望,恰好和中国的谈判要启动了,伊凡毛遂自荐,加入谈判团。

伊凡就是不自己说,彼得皇帝也会将他塞入谈判团的,而且是主谈判官。因为伊凡和中国的贵族(德亨、月兰、卓克陀达)交好,这些年也一直和中国人买卖,他是不可或缺的谈判人才。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跟姐夫赌气,伊凡拒绝了主谈判官的职位,他只是作为谈判人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进去,而且,他不去恰克图,他要去勒不什。

洛普欣家的人都是犟种,他的原配妻子叶夫多基娅是这样,他们的儿子也是这样,这个小舅子也是这样,彼得皇帝无法,只得同意。

但终究是惜才的。

彼得给伊凡签订了一纸委任书,上面的职官空白,让伊凡有需要的时候自己填写,填写好的瞬间,即刻生效。

这让伊凡更加难做,几乎是逃离般遁走圣彼得堡,潦草组建了一支商队,来到了勒不什。

伊凡原本的打算是在勒不什歇脚,然后去吐鲁番拜访月兰的,可巧,在勒不什,两人就遇上了。

伊凡见到月兰感慨万千,七年前那个一脸雀斑长相温婉说话爽朗的女子,如今已经是郡主之尊,可以代表自己的国家和他做官方交涉了。

月兰见到伊凡也很意外,双方问好,坐定后,月兰笑道:“你现在不是应该去恰克图吗?怎么来了勒不什?”

伊凡摇晃着高脚玻璃酒杯中红到发黑的葡萄酒,讥笑一声,道:“我恐怕跟他们走不到一起去,他们都是彼得皇帝的心腹,而我,是受到排斥的波雅尔。”

月兰笑了起来,就在前几日,并不比伊凡的到来早多少,留在圣彼得堡的中国商人就给她传来莫斯科的最新消息:皇太子阿列克谢出家做僧侣去了。

要月兰说,这个太子阿列克谢可不大聪明。

殊不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做太子要什么政治主张啊,等你做了皇帝,什么政治主张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现在好了,你当人家皇帝活着的时候啥都不干,就留着皇太子的位子给你呢?

旧的皇太子去了,新的皇太子很快就会出现了。

看看康熙皇帝就知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