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1 / 2)

若是自己没银子怎么办呢?

从国库借呗,反正也是为了随驾建的宅子园子,都是为了更好的侍奉皇帝,别人能借,我自然也是能借的。

如果说,十多年前官员从国库里借银子是真的手头紧,为了救急、为了周转,不得不从国库借,等发了俸禄和赏赐,再还上就是了。

那么这十来年,官员从国库里借银子,那就是攀比之风作祟了。

如今,国库已经空虚到,康熙帝都不能视而不见的地步了,所以,他开始下令追缴欠款。

最后,这个差事,兜兜转转的,落在了胤禛头上。

德亨都可以想象,胤禛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德亨虽然人不在京城,但他是有助援的。

他的助援,就是给康熙帝修缮南海子,建造行宫。

讨康熙帝高兴了,康熙帝看不到他,但能看到胤禛啊,胤禛追讨不来欠银,就不至于让老爷子太过为难他,建了他就不高兴了。

近两年春天,康熙帝不大爱巡视京畿了,一来是为太后薨逝伤心难过,伤了身体,更是没那个体力和精力了。

二来,南海子实在是太破旧了,墙体多处坍塌不说,行宫更是修修补补,住的一点都不舒服。

德亨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出巡,就是去南海子。

南海子给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破旧和陈朽。

德亨到现在都还记得,他第一次在雨中看见南海子围墙时,如蚯蚓一般流淌下来的黄泥水,和跪在黄泥水里淋雨迎驾的海户民。

德亨知道康熙帝的捉襟见肘,也知道胤禛现在正是举步维艰之时,就跟地方上想要上进的官员一般,为报皇恩,提出要为康熙帝修缮南海子,为皇帝在南海子建一所行宫的请求。

所有耗费,全都由德亨承包。

收到德亨的请求后,康熙帝大喜过望。

当然,德亨没有说的那么直白,说皇上啊,我看南海子破的您都不爱去了,我为您修一修,您继续去住吧。

掉价儿。

让皇帝看了怎么想,哦,嫌弃朕的行宫破,你怎么不嫌弃你的国公府破呢?

在信里,德亨是这样说的:

“……皇上,臣年年在外,时常想起和皇上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尤记得第一次随您出行,去的是南海子……不知今日之南海子如何了?放鹰台还好吗……大水泡子里的野鸭子还那么多吗……南红门内的行宫围墙,臣记得有一块红墙皮掉了,已经修补好了吗……”

康熙帝看了信,就回道:“……朕近些时日,少有去南海子,行宫无人居住,恐已荒废了……”

德亨回:“怎么能荒废了呢?皇上,您应该多去南海子散散心,若是行宫住的不合圣心,臣有一妄想……”

那些时日,每每见到八旗王公、朝廷众臣们,康熙帝都要夸上德亨两句,说臣子当中,能当大任的,无以出德亨之右者。

听的远在外海的德亨都摇头叹息不已。

但不管怎么说,修一所园子,建一座行宫,如果能保自己太平无事的话,还是值得的。

在建材、人工俱全的情况下,修建一座行宫并不太难,不到一年时间,南海子外围墙和行宫就都修建好了,现在,开始朝里面填家具摆设了。

这一年,往京里运输大木、金砖、水泥、石材等建筑用料,就是陈家孝负责的,从民间采集这些材料,绕不开江宁苏杭等江南之地。

所以,这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陈家孝都在苏杭。

即在苏杭,就绕不开李家。

曹寅、曹连生(曹顒)已经过世了,如今接任江宁织造的,明面上是过继给曹寅为继子的曹頫,但曹頫不通经济学问,实际掌管江宁织造诸多事务的,是李煦。

李煦还担着杭州织造,为了还接驾亏空,他还兼管着两淮盐务,再加上一个江宁织造,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所以,真正做事的,是他的长子,李鼎。

李鼎知道陈家孝为德亨做事,很看好这个年轻人,就起了将爱女许配的心思。

有参加大选、小选资格的李家,肯定不会将参选的女儿嫁给陈家孝的,所以,这个女儿,身份上存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