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2 / 2)
他就是听说了那位海上大官儿是个好官儿,就也学着出海的汉子们将嘴上的胡子给剃了,想要沾些好运道,也让自家日子过的更好些。
这些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芳冰此时就点头笑道:“那定然是个极好极好的官儿的。”
老翁和那陪着中年妇人做面的老妪就都笑了起来,道:“咱们升斗小民,就盼着这样的好官儿呢……”
德亨也跟着笑了起来,他没问这些寻常百姓,当地官员怎么样,是不是他们心里认为的好官儿,也没打听这里有什么不平事儿……
这容易给他们招祸。
他就只是听他们话些家常,应和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车轱辘话,平平常常的一个早上就这么过去了。
第290章
按照之前说好的, 德亨吃到了想吃的面,给了那中年妇人一吊钱做谢礼,没吃完的咸菜也没浪费了, 从老翁的杂货铺子里买了几个食篮子,一个装大海碗的咸菜,另几个装小妇人的馃子。
另又挑了几个看着别致的小玩意儿,照顾一下这老翁的生意。
由于德亨在小妇人油炸馃子摊子上用早点, 导致没人来她摊子上买馃子,德亨就将她摊子上的馃子包圆了,又给了她二十文钱,谢她提供了案板和面粉、菌菇等菜蔬。
三个大老爷们儿吃的面可不少。
小妇人既卖了馃子,又得了谢礼,感激不尽,因为得的谢礼并不多,旁的食摊老板都恭喜她, 也并不艳羡。
临走时候, 德亨又给那老妪五文钱,一是请托她给那未见面的咸菜老板再送两文钱, 算是买了他的粗瓷大碗,剩下的,算是她的跑腿钱。
老妪可没儿子那么意气,喜气洋洋的接了下来。
三文钱也是白得的呀。
吃饱喝足,又沾了烟火气,德亨一手折扇遮阳, 一手小菜篮子晃晃悠悠, 心情很好的朝隆裕酒楼而去。
走出这条小食街, 芳冰回头望了下, 见着条街上的摊子老板和食客们都还在笑呵呵的看着他们,就转回头来,对德亨道:“主子怎么不多赏他们些个?”
几个铜子儿,就打发了,芳冰觉着些许寒碜。
他们身上可是带了不少金子银子。
德亨笑道:“福祸相依,我给了,倒是满足了我的慷慨欲,对他们来说,骤然发财,恐会招来祸患。”
德亨相信,他在这条街上逗留大半个上午的消息,已经传去有心人那里去了。
对这些小民来说,平平淡淡就是福,他们无权无势,经不起风浪的。
芳冰可不这么想,既然那些草民能让他们主子欢心,自然是有功该赏,但主子没赏,又给了他解释,他也就不多操这个心了。
一条小食街,是这福州城内最不起眼的所在,真正繁华热闹的,是通往福州码头的四象大街。
一走进四象大街的牌坊,入目所见,皆是绫罗裹身,衣冠楚楚之人,齐列道路两旁的,是挂着白幡黑字各色书体砌着台阶的店铺,德亨三人一出现,站在各家店铺前揽客的吆喝声陡然升高三分。
无他,众人招子一打量,就知道这是三位荷包鼓鼓的大主顾。
是不是肥羊,还要再看。
让德亨稀奇的不是各家店铺里摆的琳琅满目的货物,而是蹲在墙根乞讨的小乞丐们。
在那条简陋的小吃街,德亨没见到讨食的乞丐,进了这繁华大街,他倒是见到了。
数量还不少。
而且,看大体年纪,应该都是十岁往下的小孩子,青少年和成年人、老年人都没有。
陶牛牛也挑眉,道:“不成想,这福州城还有这么多的乞丐,还都是小孩子,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士绅还有几分良心。”
贩卖人口嘛,第一个抓的就是无家可归的乞丐和黑户。
尤其是小孩子。
这两年,小孩子可是和卖去做苦力的大人一样值钱,这福州城竟然还有这么多小乞丐,只能往当地士绅还有些慈悲心,不以幼童买卖上想了。
芳冰打着怀疑一切的心理,猜测道:“可能是有其他原因。”
陶牛牛猜也是,刚才那话,也就是随口一说,他自己也是不信的。
三人人手提着食篮子,陶牛牛和芳冰更是一手提了两三个,浓郁的油炸馃子味道传出来,引的墙根的小乞丐们鼻翼翕动,却是没人敢上前讨要。
什么样的人能讨,什么样的人要躲着走,他们心中自有一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