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1 / 2)
新帝将妃母都放出宫了,几个意思?不愿意奉养母妃是不是?
大不孝啊!
雍正帝愿意冒这样的风险,那就必须收到比之千倍百倍的回报才行。
此时此刻,雍正帝垂目看着跪服的兄弟们,抬眼看着阶下垂首的诸王大臣们,长长舒出了一口气,自从登基后,第一次感觉到了轻松和快意。
一直压在他肩膀上,名为“兄弟”的大石松动了。
雍正帝弯腰,伸出双手,将允祺托起来,把着他的手臂深情道:“等皇考入陵寝,朕奉宜母妃去你府上看看,给宜母妃准备的堂室可还能住。”
允祺心重重放了下来,大喜道:“谢皇上隆恩,臣弟定不负皇上所望。”
一语双关,多层意思。
允祺许下了诺言。
第352章
翊坤宫, 宜太妃坐在宝座上,允祺站在一旁,允禟趴在她的膝上告别。
她眼睛垂泪, 唇角却是始终上勾的,抚摸着小儿子的脊背,听他诉说:
“额娘,缅甸是个好地方, 您别为儿子担心。”
“额娘,等风头过了,儿子就请旨回京看您,您在五哥府上尽管享清福,儿子在外头一日一柱清香,为您祈福。”
“额娘,儿子将福晋和孩子们留在京里,让他们替儿子去孝敬您。”
“额娘……”
允禟唤一声额娘, 宜太妃就应一声“好”, 再说一句“皇恩浩荡”,纵使心里痛的要死, 唇角也要勾着,让外头看着的人知道,她是欢喜的。
再多的话,也有说完的时候,允禟对着宜太妃三跪九叩,做最后的告别。
此一去,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母子最后一面。
允禟踏出殿门, 看着儿子背影渐渐远去, 宜太妃再也受不住踉跄起身, 呼唤道:“儿啊……”
允祺忙上前扶住她,按住她的肩膀,不要她过去。
这是大喜的事儿,不能办成生离死别,外头有眼睛看着呢。
允禟背影重重一颤,停顿半晌,挺直了脊背,没有回头,快速离开了。
宫墙那头,允禩扶着惠妃远远看着,亦是捶胸痛哭不已。
允禩安慰道:“母妃,等宗学建成,儿子也来迎您出宫安享晚年。”
惠妃点头又摇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无非是授人以柄罢了。
允禟走了。
他先和老十允我护送活佛回喀尔喀安葬,然后允我去新疆、哈萨克,最终抵达土尔扈特,送去册封卓克陀达为固伦公主的圣旨和金册宝印。
他则是去青海、西藏,走拉萨去藏南,入川贵,再入缅甸。
他会在缅北驻军,继续打通缅甸河道,入海,直通马六甲。
那里,有萨日格正在筹建的对外贸易衙署和公主府。
萨日格在京,他在缅甸和马六甲,叔侄两个共同维护这条陆、海新通道。
他们会将缅甸、印度、马六甲及其周边群岛的稻米、香料、海货、木材和矿产,运入川、贵和西藏、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将西北的皮毛、牛羊肉反哺回缅甸和马六甲。
允禟为人阴狠、蛮横、贪婪无度,让缅甸的王族、贵族、豪族们苦不堪言,他们反抗,遭遇镇压,再反抗,再镇压,如此几次,十几、几十年过去,大战之后,缅甸彻底平定,中央设省治理,终归版图。
“人皆可用,看将他放在什么位置上。有要命的阎王,就会有救苦救难的菩萨,萨萨,你要做这个菩萨。”德亨教妹妹道。
“驱虎吞狼,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哥,我知道了。”
……
不知道是不是兄弟两个真的有好好谈过,允禵也低头认错了,有允禟珠玉在前,在康熙帝百日大祭礼上,雍正帝开恩,让允禵去给皇太后磕头请安。
皇太后自是舒心,以为小儿子得释了,也终于跟皇帝儿子服软,不管是上尊号,还是移宫,万事都不推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