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大家都在打听这是个啥吃食,但只知道是用番薯做的,而且是新搬来的萧家、那个最小的小娘子做的,甚至做鱼面的提议也是小娘子的。
尤其他们还听春娘提到,这东西拿去城里卖,要好几十文一斤。
这么贵的吃食给了不过就帮了把手的他们,显见萧家人是即能干、又大方的,可交可交。
萧家自然还不知道自己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又高了一截儿,此刻正站到冰屋里,美滋滋的打量着。
苏榛在建冰屋的时候提前就预留了小窗,外头还嵌冻了一块儿长条冰板,用以阻挡雪花、同时也能让太阳光反射进来。
此时太阳快落山了,光照进来变得幽黄柔和,这让苏榛很满意,毕竟这比她规划中好了太多。
她以前在拉普兰冬营的时候,一个人制的雪屋只有一米七高度、五个平方。
而眼下这间高的,至少十平方,三米高。矮的那间也有近两米高,五六个平方,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冷柜啊。
两间冰屋连着,中间还留有一个通道,这得益于她在现代搭建过的模块儿式帐篷屋,只要有连接布,帐蓬屋可以拓展出无数间,从一室一厅变两室、三室、四室……
但眼下两间就够了。
可她也终于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得陇望蜀”。本意就当个工作间和仓库,但搭好,又觉得可以把它们的功能性全部拓展开来,否则好生浪费。
她规划她的,寒酥和萧容、乔大江一直没闲着,眼瞧着雪也飘大了、太阳也昏了,赶紧把下午捞的鱼啊、家里囤的柴啊,都搬进矮的那间去。
储物区域设置在冰墙边,存放食物、工具等,而且也没直接就搁地上,用粗些的树枝在底部先搭了简易的悬空架,上面铺了些干草,免得直接接地气容易化。
至于高的那间,苏榛想在里面搁个炉灶,就用黄泥做,反正也是只能用二、三个月而已。
但制防裂的泥灶需要加点儿石灰,萧家没有,乔大江想了想,便喊大宝和二宝回家拿一小口袋来。
第39章
在乔家,除了乔老太太之外,最天不怕地不怕的就属这两个宝,安排他俩拿东西,肯定能拿得出来。
二宝知道苏榛是管事儿的,直接笑嘻嘻地跑去问苏榛:“我俩去拿石灰,能多给我们一块儿苕皮吃不?”
“能啊,不止有苕皮,我还给你们做滑梯玩儿。”苏榛打算围着冰屋给谨哥儿造点儿儿童设施,免得大人都在做事,他个小可怜儿太无聊。
“滑梯是个啥!!!”大宝眼睛都亮了。
“我姐做的不管是啥都好,大宝叔你赶紧去拿石灰来。”谨哥儿适时出现,小大人儿一样懂得轻重。
虽然谨哥儿只有五岁,但大宝莫名就觉得他的话得听,便领着二宝一溜烟儿往家跑,没一会儿果然拎出一包石灰来。
做灶的事情苏榛自是不必管了,就由乔大江和寒酥一起负责,但烟道不用砖砌、用铁皮。
苏榛考虑得比较长远,一来冰屋化了之后砖道也得砸掉,而铁皮筒子却可以套叠着收起来,来年冬天继续用。
于是确定好烟口尺寸后,寒酥拿上钱、又麻烦乔大江带着他往村里铁匠家跑了一趟,眼下这季节铁匠家里直接便有薄铁皮烟筒子卖,买现成的就是,一共花了一百五十文。
这钱花得虽然流水似的,但行商客栈的苕皮今天儿就能全部做完。苏榛便想着明天或后天就提前送下山去,顺便再采购一些围猎的必需品。
琐碎的事儿都安排完,萧容跟寒酥便先在冰屋子里处理下午捞的几十斤鱼,这里面也有乔大江的一份儿。
乔大江做黄泥灶倒是不用谁帮忙,但瞧着一群娃娃们跑来跑去的碍事儿,索性一并“收编”了,指使他们挖土、和泥、剁干草。
土里加些干草碎、石灰会防止泥灶烧裂。
苏榛见黄泥和得有点多,索性请乔大江另外多做个物件儿:黄泥锅盖。
她先用树枝先搭出个大概尺寸的圆形框架,乔大江只需要在上面涂满黄泥,确保它就是个锅盖的样子。顶部同样也用树枝插好、黄泥糊上去当锅盖提手。
乔大江见这东西简单,便一并应承了,让苏榛腾出空去忙别的。而其他女眷们也是各做各的,尤其要做好苕皮的收尾工作。
苏榛便安下心先弄晚食,心算了一下,自家有五口、乔大江家三口,再加上山梅和大宝、二宝。李家有舒娘、李采、李佑、李和。
共计十五口人,干脆把乔家送来的两只野鸡做成她家乡的特色菜泉水鸡,一鸡两吃,鸡杂也能炒个其他的菜。再焖一锅鱼、煮个汤就行了。
但她做菜可以,处理带毛的鸡可是不太行,正想着喊寒酥帮忙,方才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的李和回来了,又给萧家提来了两只野鸡、一篮子白菘。
是舒娘让他回家拿的。
舒娘知道苏榛一定会请大家晚食的,而李家过来的人这么多,又都是能吃的小子们。不过帮着干了一点儿活而已,哪好意思让萧家破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