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城中的杂酱侧重酱香,苏榛制的口味更冲、更香辣刺激,之前白川府人极少尝试、甚至压根没吃过。
苏榛倒一点儿没觉得意外,毕竟单单一个苕皮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便只是笑了笑:“无妨,也猜到了。那杂酱可还要?”
张掌柜不住的点头:“要,而且还想多要些。最近往来的客商都对杂酱赞不绝口呢,说用料也实在,里面看得到肉块儿的。”
“需要多少坛?”寒酥问着,他也要考虑围猎之前还能有多少时间制酱,不想苏榛太累。
“最好还能制些小坛的。总量的话,先来一两百斤应是卖得出去,往后也可以订个时间,我们按期取货便是。”张掌柜也知道萧家人要去围猎,年前怕是只能制一次酱了,索性就多要一些。
寒酥便看向苏榛,征求她的意见。
她也正在心算,其实杂酱生意她虽然想长期做下去的,但两个问题客观存在。
一是成树娘子家没有那么多的囤酱,要现做,需要极长的时间;
二是如果长期做,她就得有自己的“商标”招牌,甚至坛罐也要订制。
这同样需要时间,也需要市场调研,成本测算。
毕竟如果拼低价原料,她拼不过本地农户;拼口味秘决,她也拼不过时下正经八本的大厨。
如此一想,便没急着答应张掌柜长期供货,只说眼下能做多少、就先送来多少。
张掌柜知道她做事踏实,便也应了,反正这吃食买卖也就是顺带的事儿。
另外,苏榛还拿了两包鱼面给张掌柜,一包请张掌柜吃、另外一包请他转交给鱼把头项大哥。
“苏娘子可是也想做鱼面生意?”张掌柜得了礼物,自然要多说几句:“这事儿您可得想好,渔家势力盘根错节的厉害。而且鱼面这东西,说实话清淡了些,在我们这儿不太受欢迎。”
“多谢您提点,但是否做鱼面生意是后话了,眼下就先请您和那位项大哥尝尝鲜。”苏榛心中有数,先不急着跟张掌柜交底。
张掌柜懂轻重,不再多问,商量完生意,那边儿伙计也将苕皮称完了重,帐房就过来付银子。
这次千余斤番薯,制了约两百多斤的苕皮。苏榛自留自用了三十多斤,给行商客栈带的是整数的量,刚好一百七十斤。
每斤三十五文,共计就是五两九钱零五十文。
至于杂酱,苏榛自留的多,只给行商客栈带了两坛,共计五百文。
再减掉给客栈的二成抽成,又另收了制酱的三百文订金,一来一去总共便是五两四钱零六十文。
苏榛揣好“巨款”,张掌柜预祝萧家围猎大有收获,并说行商客栈的东家们、已经同意了后厨按苏榛的法子去改造,正寻工匠呢,年前就能开工:“若是真的解决了窜烟的问题,我们东家说还会另置一份谢礼给苏娘子的。”
第42章
苏榛一听便笑了起来:“不必客气,以后有新的吃食,还要倚仗客栈帮我们推广呢。”
张掌柜:“那必是没问题!”
双方又客气了几句,苏榛便打算告辞,突然想起来叶氏嘱咐的事儿,忙拉住寒酥:“你的信呢?”
“信?”寒酥不解。
苏榛怔了下:“伯娘说你给星月娘子写的信啊!没带?”
寒酥:……
“怎么了?”
“还没写。”寒酥神情仍旧平平静静的。
苏榛微嗔:“当初人家冒那么大风险出城相送,眼下安顿好了,于情于理都该书信告之。寒酥,这道理不该我跟你讲的。”
寒酥并不争论,只简简单单地问张掌柜借笔纸一用。
两张纸、一枝笔,也不坐,直接站着、悬腕写了几行,等墨干便叠了。另外一张纸写了地址人名,一并交张掌柜,请他见到进京的信客便代传。
苏榛知道行商驿站也算是半个官方邮局,便赶紧又把钱袋子拿出来问寄信的价格。
张掌柜:“信客分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若是不急,就用步递,银子也不用给了,信客跟我熟,我说一声便是,但就是需要的时日比较长,入京起码两个月左右。马递的话,半个月差不多,但要一百五十文。急脚递就更快了,日夜兼——”
寒酥直接打断:“步递就好。”
苏榛白了他一眼,直接数出一百五十文给了张掌柜:“麻烦您,马递。”
“省得。”张掌柜收了钱和信,自是承诺定会交给信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