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啊?”项松震惊,脱口而出:“居然是这小娘子?我还以为是个爷们!”
说完,自己又意识到言语粗陋,先闹了个大红脸。
可红脸归红脸,无论如何不让寒酥和苏榛走了,对于有本事的人,他一向佩服得紧,不由得感慨:“说来也汗颜,冰下捕鱼的技法我们兴原湖去年才摸索出来,没想到苏娘子你家书中早有记载。唉,所以说读书好啊,早些读到,何必穷这么多年。”
苏榛却有些心虚,自己只不过是占了来自千年后的便宜……
又听项松继续问:“苏娘子,那书上还写了啥法子没有?”
苏榛也很遗憾自己在现代的时候对冬捕的事情了解不多。仔细回忆了一下,现代冬捕持续两个月时间,已经不止是单纯的捕鱼,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还有相应的旅游节。
可此时是古代,“旅游”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严格的路引制度,出行很麻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农耕社会的百姓哪有时间和闲钱用来游山玩水。
但“旅游”这条路行不通,其它的方式倒可以试试,比如……
苏榛:“敢问可做过头鱼拍卖?”
项松听得一脸怔忡,连盛重云都不自觉的被苏榛的话吸引。
“头鱼?是说网上来的第一条鱼吗?这还能拍卖?我只听说京城里的名贵瓷器能拍卖。每年的头鱼,我们是按斤数卖掉的。”
“头鱼自然是能拍的,但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拍得出去,得想想办法。我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冬捕头鱼拍卖拍出了天价,搁大宁朝的银两换算……差不多拍到了一条鱼一万两的呢。”
“啥?多少?一万两!”
苏榛点点头:“对啊,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当然我说的这个只是做为思路参考,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做的。但项大哥您首先就要突出“头鱼”的文化概念。那是第一网中最大的一条。而且是冬捕节中的特殊商品,数量有限,因此具有稀缺性。另外,‘鱼’本身就是吉祥、好运的象征,更何况头鱼。比如春节去寺庙烧头香都不一样呢。总之,您不妨跟鱼家们好好的商议一番,凡事做些详细周密的前期安排为好。”
其实在现代,冬捕已经做到了旅游文化节的规模,但这里面相应的旅游配套甚至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要跟上的。
以白川府的财力,眼下肯定是做不到。
苏榛也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参考,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总比按斤卖了赚得多些。
“行行,我回去好好想想。或者你跟萧兄弟围猎回来,直接去我们兴原湖住上些时日,就住我家!帮我们谋划谋划!”项松一边说,一边直接把菜单给苏榛:“今天是我做东,你们随便点,选自己爱吃的!”
其实项松对寒酥跟苏榛早就颇为喜欢,不止因为冰捕、还因为自己当日不过跟行商客栈念叨了句想要加辣的,没想到再去买,苏榛还真就给他做了特制酱。
区区几斤酱,却不止是区区几斤酱的事儿,这说明人家俩个年轻的说话办事都是踏实的、讲诚信的。
而苏榛自然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却看到桌上已经摆了几盘菜,便摆手说不必了。
项松刚要再劝,盛重云却直接吩咐一旁候着的伙计:“先加壶热茶,茶配就要蜜煎金桔和澄沙团。另外再加一份炙鹅、香烤鹌鹑、四笼灌汤包、香糖果子,以及——”
“够了够了。”苏榛眉头收紧:“人家项大哥请客,你点这么多作甚?”
苏榛这句简单的话倒是让项松心里小惊了一下。
倒不是因为点菜点多了惊,项家虽谈不上富甲一方,但十世鱼把头世家,哪里会心疼这点小钱。
他惊,单纯只是因为没遇到过敢跟重云公子说话这么冲的人,无论男女……
而更让他惊的是,盛重云居然没!动!怒!
反而只是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酒楼伙计暂时就加这么多,上菜。
奇了个大怪,项松心里暗自嘀咕,看来这苏娘子着实不简单。
“项大哥,上次的辣酱可还吃得习惯?”寒酥直接打断项松的联想。
项松一听辣酱瞬间来了精神:“其实我本就想着一会儿去行商客栈一趟,问问那酱是否可以多预订的。上次的一罐儿被渔家们抢了去,我自己都没尝到多少。”
“兴原湖的渔家们都喜欢那酱?”
“喜欢得紧!尤其这天寒地冻的,湖上风霜更大,不论是煮面拌上点儿、或是直接抹馒头上都香得很,吃完一身都暖了不少。”
寒酥微笑着点头:“那是榛娘给项大哥您特制的,比旁的辣。”
连项松都有特制???盛重云脸上浮了层寒气。
可项松哪里能注意到什么表情啊寒气之类的,越说越起劲儿:“那我先多谢苏娘子,不知那酱还有没有?我再买些。”
寒酥:“上午刚好送了一批去行商客栈,今天去应该都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