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 / 2)
丽娘大大咧咧的过来拧了苏榛的脸一把,“哎呀莫担心莫担心,你就只管掌勺,其它的活儿全部我们四个包了。”
苏榛实在哭笑不得:“丽娘姐姐,那不是一个人的饭,那是二十几个人的啊。再加上咱村里自己的,五十一口呢。”
舒娘也是美滋滋的不当回事:“不是说每日只要做一顿吗?半个月下来咱每人能分到一两呢,那可是一两啊!十几天就能赚到一两!”
山梅也不住的点头:“对对,而且那个叫小司的说,他还能给派两个伙计帮厨的。”
苏榛愈发无奈:“我是怕你们太累,而且一两也不算多。”
“咋不多,城里酒楼的掌柜整天上工,一个月也就赚三两银子。咱比掌柜的身价还高!”舒娘也是乐呵呵的满足。
她倒没说假话,更何况城里的银子、跟村里的意义可不一样。在城里的银子还得买房买米买菜买肉买一切,银子不经花。
村里除了买米,其它的都可以自己种自己摘,一两银子能花不少时日呢。
“榛娘,我这是第一次摸到自己赚的银子。”山梅眼圈儿突然红了,“家里连铜板都不许我碰的。”
苏榛:……
还能说什么?被打败了。
苏榛不想矫情,即然银子都收了,大家又这么高兴,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得起这五两银子,让盛重云觉得物有所值。
等晚上吧,她需要详细计算所有事情的流程、时间、人手,以及花销。
哎迈,头疼。
唯一让她感觉到高兴的,是贮木场驻地竟有黄泥焖窖炉。
也就是古代版的烤箱,有这可是能省下大把时间,苏榛心里已经想到不少吃食可以做了。
第61章
这边女眷们忙到日头落山,仍不见白水村的男丁们回来。
想必今天走得远,直接睡在山里。
他们每人带了十个锅盔走的,更何况再差也能猎到些兔子、山鸡之类的,一两日内吃食倒不必替他们发愁。
女眷们也是手脚不停的忙活,舒娘跟春娘仍旧赶制衣服和背包。
山梅跟丽娘处理今天采摘的冬蘑和冻青、小火菇。
长虚山通常冬蘑保鲜分四种,一种洗干净后用盐水泡一泡,然后捞出来挤干水份再冻上;第二种稍加整理便直接冷冻;第三种是清洗干净,放容器里搁一层冬蘑搁一层盐,腌上;最后一种便是清洗干净直接摊开来晒成干蘑菇。
无论哪种方法,十斤冬蘑处理过后也就剩一、两斤,所以卖价才会三十文每斤那么高。
按规矩,山货小组谁采的归谁,苏榛采的那些下午回来就先称了重:冬蘑八斤、小火菇五斤、冻青两捆。
但冻青卖价一斤也只有八文,苏榛便不打算把太多的精力放上头。索性让山梅拿出一捆砍碎了,搁进桦树皮的锅子里熬水,晚上给大家泡泡手脚防冻疮。
其它的也都拜托山梅一并弄了,苏榛就去做五人的晚食。
午食的时候在外头的三个都只吃了耐饥丸和水煮蛋,留守的两个更是简单,每人吃了两个蒸番薯就对付了。
也还是头一晚太累,备餐不足导致的。
苏榛估计着明晚男丁们差不多也要回来一趟,不如今天就多做一些,后天他们再出去直接能拿走。
那么今晚就按餐单烙一大批酱香饼,三份儿白面加一份儿番薯面,又省钱又软糯嚼劲儿。
苏榛要做的酱香饼咸香松脆,但若想久放还能脆而不硬,和面的时候就得下功。要用开水和烫面,且开水里头还加了家里带上来的柿子树灰,权当代替现代的小苏打了。
和好的面也不急着立刻擀,搁到了火堆旁醒着,苏榛先弄油酥,那也是酱香饼分层和酥香的关键。
至于酱,也是苏榛从家里带来的香辣肉沫酱打底,又额外多切了三斤五花肉碎、胡葱碎、蒜末,用猪油加了豆瓣酱和甜面酱等作料,一并炒出一大盆。
等酱炒完,面也就醒好了。苏榛便把面团擀成大饼,尺寸惊人,比铁锅还大了一圈儿,再往上头抹油酥、寒葱碎,以及刚炒好的酱。
山梅跟丽娘那头儿刚好也把冬蘑清理完了,便过来跟苏榛一起弄吃食。
丽娘力气大,由她来掌锅。锅入油,油热了便把大饼平铺在上头。
苏榛直接用手指一点点的推饼沿儿,让油饼出一些纹路,直到烙得两面金黄、酱香扑鼻,最后再洒一层寒葱碎和白芝麻,搞定!
这铁锅足有二尺四寸的口径,炒菜一次能炒十几、二十斤,烙饼自然也是烙得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