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小司不在乎银子,他只关心一件事:“管饭不?”
第69章
“当然!”
小司眉开眼笑:“那就成!”
俩人就这么说定了,并且只在开头的时候问了盛重云同不同意,甚至都没理会他到底同不同意……
盛重云突然觉得自己是否该整顿一下身边人的“家风”了,但转念一想,小司跟着苏榛做事,他便也多了个理由常来过问,暂时忍了吧!
小司自然不知道他家公子已经在心里把他抽了个来回,知道了怕不是要伤心一下。因为他的初衷本来就是机灵的替他家公子制造契机啊。
顺便吃、顺便,真的是顺便……
总之,在盛家三个贮木场门口摆美食摊的事儿就这么定了,每摊日租金加上借用火浣布棚、用水,一共付五十文。
这应该是盛重云有生以来定过的金额“最大”的契约。
银子虽小,收获却不小,起码他成了苏榛的甲方,待遇立刻上了档次。比如他走的时候得到了苏榛的首次出门相送,送出足足有六尺距离!!
破天荒,他知足矣,忍不住轻声道:“榛娘,外头冷,别送了。”
苏榛心想我本来也没打算再送了……
但嘴上:“应该的应该的,重云公子今日辛苦了,晚安,明天见。”
盛重云的心脏便被这“明天见”三个字轻轻的抓挠了下,嘴角也克制不住的上扬。
苏榛本打算转身走了,一想到自己的甲方着实是个好人,索性多送他几句:“公子,盛家林场种的大都是哪类林木?”
“多是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也有一部分果林。”
苏榛认真听完,提了些小小建议:“我不清楚白川府的大概经营情况,但在京城的时候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说是在番邦有个府郡,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跟长虚山类似。那里专门规划出了一个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园。
项目做了好几期,比如一期专门就是百亩万株的果林,里头有特色种植区、森林果蔬暖棚种植区。在有水的地方还设了四季垂钓区。
当然,这种垂钓以休闲娱兴为主的,不似兴盛湖那般是渔业的规模;
据说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森林果蔬七万余斤、山野菜五千余斤、森林水果三十万余斤。
不过这数字只是参考,因为我不清楚人家的一期项目面积到底有多大。可我想,哪怕只占一半儿份额,也是比不小的收入。
具体的,您若觉得有趣,可请专门农学人士测算一番。我不懂造林也不懂种菜,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盛重云认真听完,眸色愈发幽深,意味深长缓缓点头:“好,我会考虑的。多谢榛娘。”
便跟小司策马告辞。
回贮木场的路上,小司忍不住开口:“公子,苏娘子说的那个什么园的,不正是您一直想做的事吗?”
盛重云但笑不语,心绪亦是百感万千。
其实苏榛方才提的“产业园”构想,他从大宁朝成立伊始便开始构想了,只不过还没想到一个好的名字,“产业园”?倒是不错。
可惜祖父一直不太看好这买卖,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在山上就是靠天吃饭,种树种菜种果子,吃苦受累不说,四季灾害下来颗粒无收亦有可能。
更何况,盛家这片山林,祖父及盛重云长房这脉,加起来只占六成股。另外四成在好吃懒做的另两房手中。
偏偏那两房的林地面积虽小,但横跨冰河两岸,可说是让盛重云想做什么也放不开手脚。
方才苏榛一边说,他已经在心里测算了。
当然,他并不清楚苏榛说的数字是现代机械化量产成果。
按百亩来算,他认为产量能达到那些数字的二、三成已然是不错。
比如森林果蔬若达到两万余斤、山野菜一千五百余斤、森林水果九万余斤。
全部收获、加工售卖,总数便至少是……白银一万五千两。
还不包括名贵品种以及经济林木的收益,也不包括苏榛所说的垂钓游乐园收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