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2 / 2)

她也实在没想到项家会有这么多人,礼物按人头发肯定是不够,好在都是些吃食可以共享。

有几罐不同口味的“就酱”、苕皮,玉娘便直接拿去厨房了。余下的肉脯、芝士小面包之类的零嘴儿,直接给大伙儿分食了。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便是有着蜜味的肉脯,疯抢尝鲜,个个嚼得欢天喜地的,屋内的气氛愈发欢快。

这边正说着,项家几位婶子也没闲着,端出早就准备好的鱼干、果脯、一股头地摆在炕桌上,“也尝尝咱们自家做的零嘴儿,别客气。”

苏榛和寒酥笑着道谢,又与众人闲聊了一会儿。项松见时机差不多了,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入正轨:“寒酥兄弟、苏娘子。实不相瞒,上次在东市一别,经苏娘子提醒,我回来就在筹划着办你说的那个什么头鱼拍卖的事儿。”

苏榛一听,笑着赞:“那可是大好事,现在进展如何?”

项松微微挺了挺胸膛,颇有些骄傲:“先是寻了监镇大人,他起初也有些疑虑,但后来也想明白了,若真能操办得成,一本万利啊,就是这头鱼拍卖的章程,谁也没见过、谁也没想明白,得慢慢的一条一条的捋。”

苏榛点了点头:“头鱼可不是一条鱼这么简单,那是兴盛湖渔家一年辛苦劳作的彩头。哪家买了头鱼,自家铺子名气打响了不说,往后一年的生意肯定兴隆。

而且又不是漫天要价,拍卖前可以请几位资深的老渔夫,根据鱼的大小、品种、成色估量出一个公道的底价,绝不叫买家吃亏。”

“对对,苏娘子说得是。”项松接着说:“反正这事儿全镇的渔家都参与了,后来大伙一合计,那即然都有拍卖了,为啥不直接搞成集市、搞成东市年岁集那么大的。省得每年都进城去受通泰牙行的气。”

苏榛心想,原来通泰牙行到处欺负人,难怪盛重云提及那位“二叔”亦是无奈。

项松倒是不清楚连苏榛也在牙行碰了钉子,仍旧说着:“大伙儿想在这拍卖当日,把场地布置得热热闹闹,多挂些红绸,冰灯,再请个戏班子来唱几段,把人气聚得足足的。鱼市的把头们负责确保那日有新鲜多样的鱼供人挑选,别让大伙光盯着头鱼,旁的买卖也不能落下。”

寒酥眼中透着赞赏,“项兄考虑得极为细致,这般筹备,定能成事。”

项松拱手谦道:“还得多亏苏娘子那日的提点,让我开了窍。可光开窍也不成啊,真办起来、牵涉的人越多,才发现这里头事儿可真不少。我这心里也越来越没底,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辜负了大伙的期待。”

苏榛安慰:“项大哥,您能有这份心,为镇上谋福利,就已经了不起了。”

项松精神一振,连忙起身,走到墙边,指着那张泛黄的湖图说道:“我是想着,这市集就沿着兴盛湖边摆开,一来场地开阔,二来冰上也有来客能直接参加。时间就定在年关十五天,正是大伙闲下来,手头也有点余钱的时候。可这活动内容、怎么吸引人来,我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说完,看向苏榛。

苏榛没来由的觉得他这眼神有深意,刚想开口,项松又说:“好在,昨儿重云公子派人来说,只要有寒酥兄弟跟苏娘子,所有的安排都有新意,让我只管放心!”

苏榛:我就知道……

寒酥同样也是一怔,很想解释他们只是来租摊子的,还没等说话,项松又颇激动的抢先了:“我就知道你们是贵人,从第一次在行商客栈见到,我就知道了。咱这镇上的人,一年到头就盼着年关能热闹热闹,要是市集办得好,大伙都能多挣些钱,欢欢喜喜过个年。”

寒酥:……

苏榛实在是不想让项松再误会下去,硬着头皮开口:“项大哥,其实我们前来——”

“哦对了!”项松兴奋地提高了声调,“咱们这次只管一门心思往前冲,好好把这年岁市集操办起来,筹备所需的银子压根儿不用发愁!监镇大人前些日子跑了好几趟太守府,把计划详详细细地跟太守大人禀报了一番。太守大人那可是心系百姓之人,拍板表态会全力支持咱们,还特意叮嘱一定要把市集搞成!”

说完,才像是终于注意到了苏榛的沉默,问着:“苏娘子,可有啥想法?”

想法?本打算拒绝的苏榛、此刻满脑子都盘旋着项松话中的重点:筹备所需的银子压根儿不用发愁……不用发愁……银子……不愁……银子……大大的……

苏榛笑了,真心实意的笑了,“想法呀,倒也有,咱慢慢说!”

寒酥:……诡计多端的盛重云……

虽说初步想法是认为这次可以“搞大”,但依照苏榛的习惯,她也必须要把情况全部了解了之后再最终决定、以及必须正式签契约。

也是说做就做,即刻就请项松引领着去了场地考察。

其实就在项家的正对面,赶着驴车前去,片刻即到。

随着逐渐靠近,凛冽的寒风愈发刺骨,直到驴车稳稳地停在了湖边,苏榛迫不及待地掀起帘子一角,刹那间,一片壮丽景致撞入眼帘:湖面宽阔无垠,岸边客栈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