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2 / 2)
苏榛连忙摆摆手,“乔大哥,你可别这么说。”
与此同时,小树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苏榛送的鱼干,先给苏榛、爹娘、山梅每人分了一片,自己才拿了片最小的啃,吃得津津有味,嘴里含糊不清地:“苏姐姐,这鱼干太好吃啦!”
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山梅跟大家一样,脸上也挂着笑,眼神却有些游离,时不时地用眼角余光偷偷看向苏榛。
每当苏榛的目光扫过来,她便迅速做出一副温和的模样,可紧握的手却微微泛白,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凸显出来。
苏榛倒没注意到山梅的变化,三句两句就赶紧把话题引向大事。
重点是:嘉年华大量需要蜂窝煤,且这是推广蜂窝煤最好的时机。
苏榛:“按目前的嘉年华场地规划,里头搭建的取暖帐至少二十至三十个,大帐的话,炉子起码得有三到五个。每日取暖时长至少四个时辰,但我琢磨着可以用木炭、树枝和蜂窝煤的组合。木炭烧得久、热量足;树枝在林子里就能捡,生火快;蜂窝煤又实惠,烟又小。这样一来,就又省银子、又暖和。”
第142章
乔大江跟春娘早就乐得脸颊都泛了红,山梅也认真起来,不错过苏榛说的每一个字。
乔大江:“苏娘子,那总共需要多少?你给算算。”
苏榛略作思考后回答:“假设有三十个取暖帐,取平均数,每帐四个炉子,一共便是一百二十炉。每个炉子每天有一个时辰用蜂窝煤,按一个蜂窝煤能烧大半个时辰算,每炉每天两个蜂窝煤。一共便是两百四十个蜂窝煤。烧十五天,便是三千六百个。”
“三千六百个!”乔大江跟春娘眼睛都直了,吼出了声:“这么多!”
“不止这些。”苏榛笑着摇了摇头:“这只是取暖帐的用量,还有周边客栈、商户也有意向采购。若是卖得好,总需求量没一万个、也得有七八千个。但丑话也是说在前头的,兴盛湖也要看蜂窝煤的质量如何,所以先只会买样品试燃。”
一时间,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乔大江和春娘张大着嘴巴,眼神中满是震惊,仿佛还没从这庞大的数字中回过神来。
春娘的眼睛瞪得滚圆,手中的鱼干不知不觉掉落,掉在了炕上也浑然不知。
山梅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对苏榛那种莫名的情绪在这巨大的商机面前,也被暂时抛到了脑后。目光在苏榛和家人之间来回游移,心中五味杂陈。
小树啃着鱼干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他看着大人们的表情,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紧张的气氛。
过了许久,春娘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干涩:“这……我家行吗?咱能做出来吗?”
苏榛笑而不语,看向乔大江。
行不行,只有乔家自己清楚。
苏榛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她也没打算帮一世,天助自助者,她等待着乔大江最后的答案。
乔大江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恍惚。
可这恍惚却并不是犹豫,而是过去被自家人欺负、吸血的种种。他下意识看向春娘的手,心中涌出难以言述的酸涩。
他深知不能再让家人过那种日子,而这次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乔大江深吸一口气,目光也逐渐坚定起来,抬起头看向春娘。
两人成婚这么多年,春娘又岂会读不懂乔大江的心情,她要做的也唯有鼓励,柔和却一字一字的、坚定的:“以前啥苦没吃过,这次肯定也能行。大不了我不睡觉了,起早贪黑的做!”
乔大江听了春娘的话,哪还会再有半分的犹豫,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斩钉截铁地说了俩个字:“做!”
苏榛瞧着他俩,心情也愈发舒畅起来。说句最简单的,没人不喜欢同路伙伴干劲十足的样子,没人喜欢组队组出猪队友。
即然决定了要做,那肯定是多多益善,但怎么才能“多”起来,这就得多动脑筋了。
首先是人手方面,本来的计算是每七日能晒出一千枚左右,但没成想一直落雪,七日延成了十日。而且这几日做的一千枚先得卖出去,才有后面买原料的本钱。
更何况距离年岁市集备货结束也仅有二十日了,如果只靠乔大江家,顶多能再制个两千枚。
乔大江在心里盘算了一番,也把几个相熟的、出生入死的猎户兄弟家中状况考虑进去。人手方面,至少得再雇三到四个能干的。
然后就是晒场,首先就是乔家门口坡地还能再晒一千,二十日一共晒两千;
杜老大家、李坨子家都有院子,每家晒个千枚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