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2 / 2)

赶紧进去瞧,好家伙眼前一亮。

李家也学着萧家的办法,在院子一侧搭了个大暖棚。骨架是粗壮的木头,顶上也是可抽拉式的防水帆布。

棚子里是各种晾晒的布料和碎皮子。李家的四个男丁都在,正不断的往棚里搬一捆捆的针线和裁剪好的皮革。

暖棚的另一侧摆放了一个简易的桌台,针娘们围着桌台正在交付完工的活儿,

有战术背包、有厚实的保暖手尉,还有造型独特的童帽。

李家老太太与舒娘正坐在案桌前,拿着这些手工活儿专注地查验着。

几日未见,二人身上已然有了十足的“东家”气质。

李家老太太虽已年迈,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她主要是负责查验皮毛类的物件儿,仔细地翻看着每一处细节,检查防水处理是否到位,还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舒娘则负责其它材质物件儿的查验,并也负责有条不紊地用符号图形记录下验货结果。

一院子的人都在忙,还是年纪最小的李采眼睛最尖、最先看到了苏榛,兴奋的嚷嚷:“苏姐姐来了!”

说完也不干活儿了,直接就跑了过来。但他毕竟也是少年了,不能像小树一样撒娇,只敢规规矩矩的站苏榛面前憨笑。

苏榛心理年龄毕竟活了两世,看他仍旧跟看娃一样,赶紧从包袱里拿出兴盛湖带回来礼物,“全是好吃的,你帮大家分。”

李采满心欢喜地双手接过礼物,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脑袋跟捣蒜似的连连点头,随后便转身乐滋滋地跑去给大家分发了。

这么一耽搁,暖棚里那几位和苏榛相熟的娘子们也都小跑着迎了出来。

舒娘一把搂住苏榛,上上下下仔细打量,满脸心疼:“你出去这一趟,咋瘦了这么一大圈儿呢。”

李家老太太更是热情得不得了,赶忙让李采别光顾着自己吃,去热些牛乳,再拿些瓜果来给苏榛。

其实自从围猎期间、舒娘品尝到牛乳吃食后,便对其喜爱有加。昨儿还特意让李和去靠山村买了两桶回来,苏榛也是有口福之人。

女眷们一边热络地聊着天,一边拥着苏榛走进暖棚。

刚一进去,李家老太太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针娘们交上来的物件给苏榛看,“你瞅瞅,咱针娘们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

苏榛接过背包,一眼就察觉到肩带比之前厚实了许多,不禁看向舒娘。

舒娘笑着解释:“里头加了不少碎布头啥的,软乎乎的。我特意问过李和,他说之前的背包放了重物会稍微有点磨肩。”

说着,她还特意把肩带翻到后面,指着一处说道:“这里还加了一层软皮条,不管怎么跑动,肩带都不会移位了。”

苏榛一听就明白了,这一番改进不仅增加了舒适度,还增大了摩擦力防止滑落,更适合猎人在行进中奔跑跳跃,立刻赞许不已,“对,就是要这样不断改进才能做出更好的东西。”

得了苏榛的认可,舒娘等人愈发开怀,其他针娘也瞧出了苏榛的好脾性、鼓起勇气也来搭话,一句两句的,逐渐熟悉的过程。

苏榛捧着李采端来的热牛乳小口小口的喝,又等舒娘把大伙儿的薪酬都付完,便拉着她跟李家奶奶一起进了屋商量正事儿。

其实李家奶奶早猜到了,苏榛过来这一趟肯定不会只是打个招呼,定是兴盛湖那边有啥事情要做。

苏榛也不卖关子,把方才在乔大江家说过的话又复述了一遍,着重强调了嘉年华的规模,直说:“眼下咱们的人手不够,还能再招到不?”

舒娘跟李老太太的表现跟乔大江两口子一样,都已经开始被两千个摊子的数量震得沉默了,被苏榛这么一问,赶紧收回心神,紧张起来:“还需要多少?”

苏榛:“晚食过后,乔里正召集村里去我家集议,到时候会有具体摊位数量。但针织女红方面,肯定就以咱们的为主。我觉得可以按产品来规划规划,所以才急着跑过来商量。”

李家奶奶毕竟见多识广,先稳定了心绪,立刻便依着现有的跟苏榛列举:“眼下是按你上次来说的,针娘们做的东西以战术背包、小斜挎包、孩童皮帽、手尉、背心为主。”

苏榛点点头:“这些还要继续做且大量的做,但我这次去兴盛湖,发现那里的客流跟东市也大不相同,所以咱们的产品也得有所变化。比如战术背包有一半份额挪出来做防水的皮质工具包,这是专门针对渔民的设计。

第143章

重点是防水,上头也可以*绣些湖海、鱼群之类的花纹。另外里头的分隔层跟咱猎户村的也不同,要适合放鱼钩、鱼线、刀具的。具体的,我会让符秀才画出来给针娘们参考。”

舒娘不住的点头,也拿了炭笔在纸上记录下勾勾圈圈儿的,反正她自己看得懂。

苏榛继续说着:“我寻思着,还得有针对行商的设计,做些多功能防盗收纳背包,也用防水帆布或皮毛,里头暗格设计得适合放银两银票,并且那暗格得不易被发现才好。另外背包外头的口袋大小也比量行商常备的物件儿去剪裁,他们喜欢带着帐本、文房四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