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2)
回了萧家,工地上仍是一片忙碌。苏榛跟师傅们打了招呼便各做各的,萧容跟叶氏赶紧跟着一起卸马车上的货物,连谨哥儿都搬腾些力所能及的,小大人儿似的。
全部折腾到冰屋或者暖棚,叶氏又把灶上温着的晚食给苏榛跟小司端上桌:一大盘白白胖胖的肉包子、一海碗的酱瓜炒鸡蛋、两碗汤。
简单、热乎、喷香。
小司早就不会“客气”二字了,净了手、吃了个肚圆,这才想着给他家公子创造些“机会”,讪笑着问:“苏娘子,我家公子这几日在临时工坊忙得跟陀螺似的,眼见都清减了不少。您看您要是得空儿,给我家公子做点儿啥好吃的?他就爱您的手艺!”
苏榛心知肚明他的意图,故意说:“吃的?成啊,这包子不是现成的吗?你走的时候拎一篮子去,够他吃好几日了。”
小司怔了下,想了想,又有了新理由:“苏娘子,这包子是冻过的,我家公子爱吃鲜的。”
苏榛轻笑着白了小司一眼,“就你鬼点子多。”
其实压根不用小司提醒,苏榛本就要去找盛重云的。也确实不拿包子,篮子里搁了一盖帘儿已经擀好的馄饨皮、鲜肉馅儿,以及从暖棚摘了不少新发的绿豆芽儿。
毕竟两世了才交到这么一个“男朋友”,她自己知道心疼。
跟叶氏打了招呼,苏榛就随小司提着篮子去了隔壁的临时小木屋,瞧着里头灯光通明的样子,盛重云肯定是在的。
到了也不用苏榛吱声,小司直接兴高采烈的叩门,等里头人把门打开一瞧。
好家伙,不大的屋子里已经坐了个半满了,见苏榛进来纷纷起身热络地打招呼。
倒全是些熟人,是从兴盛湖忙完一个小段落、临时撤过来的盛家木作监事赵凛、长房大管家陈逸,以及帐房季羽。
盛重云原本严凛的神色也终于在看到苏榛之后缓和了不少,甚至终于露出了整日消失的笑模样。
苏榛依次跟众人回了礼,而后轻声询问盛重云:“你们有事商议,我先回避?”
盛重云摇了摇头,“无妨,不用走。”
苏榛想了想,又问:“你可吃了晚食?”
见盛重云面露迟疑,苏榛立刻明白了他怕是一整日都没怎么吃。便实实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却也没正儿八经地找地方坐下,而是指挥小司搬来一张桌子,当作“面案”。
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馄饨,一边认真听大家讨论事情。
小司在一旁早已见怪不怪,悠然自得地帮着打下手,但赵凛等人着实即惊讶、又感慨。
惊是惊在议事重地、重云公子竟然没板着脸轰人,显见这苏娘子在公子心中的地位已高到无人能及;
感慨是慨在重云公子终于“食了人间烟火”,有人心疼着了。
直至盛重云食指轻叩桌面,才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回方才的议题。其实就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盛家的生意帐,其中也包括了兴盛湖嘉年华上,盛家的买卖如何“借东风”。
慢慢的,苏榛也就听明白了:其实这嘉年华,对于兴盛湖跟白水村来说是巨大无比的买卖,而对于盛家来说,还真就是瞧在苏榛面子上参与参与罢了。
盛家在白川府的产业、除了房产、山林、田地这些不动产之外,主要以贮木场、各类匠人坊为主,也就是近几年多了个造船,算是“产业升级”。
因盛家有最好的贮木场及匠人坊作依托,造船业也就顺风顺水。起先就是造造小型内河船,随后造了中型商船,销量也不错。最后一步便是想造海船、甚至组建自己的远洋商队。
于是阻力就来了,苏榛一边包着馄饨,一边就不断的听到了“钟离世家”这四个字。
秒懂,就是那位钟离语琴联姻不成、于是掌握了大宁不少海商、海船人脉的钟离家恼羞成怒、处处下绊了呗。
赵凛在盛家是主要海船买卖的,眼下也是最为忧心忡忡,沉声说着:“那个钟离汉,利用人脉签了跟明洲、海洲两大出海港的“独盟契”,没钟离家许可,盛家即使组了船队,在港口也难以获准停靠、装卸货物。即便是准停了,也得缴纳高出别人五成的银两。”
陈逸眉头紧皱,“组船队是后话,先就造船如何?”
季羽也苦笑着摇了摇头,“钟离家从匠人坊拐走好些个顶要紧的造船师傅。还买通行会对盛家搞了术业封锢。更何况他家是制船行尊,价争上占尽优势。眼下不止海船、咱们中型商船契券也被抢了不少去。契券量锐减,银钱回笼就愈发艰难。而海船营造本就耗资极多,工期亦受滞碍,长此以往,怕是整个工坊都有被拖垮之忧。”
赵凛亦是无奈补充:“不止如此,我听几个行商说,钟离汉还在行会散布了不少盛家船坊经营不善、信誉不佳、品质下乘的谣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