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1 / 2)

祖宗名号:始祖盛启昌,凭借敏锐商机,投身布帛生意,往来南北,逐步积累家业,成为白川府知名商贾,富甲一方。

高祖盛怀仁,秉持诚信经营之道,在商之余,于镇中开设书馆,供子弟与邻里研读,声名远扬。

祖父盛飞松,拓展生意版图至盐铁、造船、粮油。心怀仁善,修缮码头、道路,便利乡里商贸往来,深受敬重。”

苏榛的目光逐字扫过,字里行间满是盛家兴衰起伏与传承脉络,几行字承载了盛重云的家族根基。

轻轻折好这宣纸,第二份文书她也识得,是那晚在琼涯客栈、盛重云趁她熟睡、执她手指以墨按了指印的那张婚书;

第三份文书,竟然是主婚人及冰人文贴。

上书:盛重云之祖父盛飞松,在白川府德高望重,素有公正之名,于家族内外皆备受尊崇,常为族中大小事务主持公道,此次愿为孙儿主婚,见证终身大事。

下方紧挨着保媒见证人的签押,是两位在城中颇具威望的长者。其一为城中商会会长林鹤堂;

其二是邻里间素有贤名的冰人赵嬷嬷,为人热心善良,促成无数良缘。

他们的名字旁,各自盖着鲜红的私章与指印。

看到这儿,苏榛捏着文书的手指不自觉的轻轻颤抖。

原主的记忆铺天盖地的袭来:“她”也见过这份文书,按大宁朝律,婚书需详细记载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名号、家财状况的信息。

同时需明确主婚人、保媒见证人的签押。

男方全部备齐了,就相当于女方有了律法保护。辄悔者,杖六十;

而苏榛展开的第四份文书,则记录着盛重云名下的财产状况。

密密麻麻蝇头小楷:“盛重云身为盛家嫡孙,盛府未来皆由盛重云一脉接管,但暂不计入此文书;

单就盛重云名下私产包括:船坊一间,占地约五十亩,内有熟练工匠两百八十余人,凭借精湛造船工艺,每年承接往来商船订单达五十余艘;

工坊五间,涵盖木雕、陶艺、竹编等,每月能售出百件有余;

陶艺工坊月产陶器三百余件,畅销四方,盈利可观;

绸缎庄五间,均选址城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每月接待达官显贵及豪商巨贾不下三百人次;

粮行八所,总仓储容量达两万石,保障城中粮储供应;

杂货铺十家,分布于城中繁华地段,每日往来商贾不绝;

城外置田千亩,沃土良田,所种粮棉,皆是上乘,租予农户耕种;

另有私宅三处,一在城中主街,占地三亩,宅邸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一于城郊清幽之地,占地五亩,大小房屋二十余间,宜居宜养;

一靠近码头,占地两亩,便于货物周转,利于商业调度;

钱庄存款,白银十万两有余,另有各类银票总计面额约五万两,以备不时之需。”

第188章

其实盛重云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些文书交给榛娘的。

被宣召进京看似大吉,实则吉凶参半,不少人也对此虎视眈眈。

而嘉年华之后,他相信苏榛再怎么隐藏自己、再怎么低调,也将成为靶子一样立在显眼之处。

他这份交付等同于昭告世人:苏榛,就是我未过门*的妻。

日后若有人妄图对苏榛下手,便要掂量掂量、问清楚自己,敢还是不敢。

其实他倒也没指望苏榛会因此而感动什么的,毕竟她是那么的“铁石心肠”。

可即便如此,在瞧着苏榛拿到婚书以及主婚跟冰人名鉴没什么反应、却在看到财产目录的时候眼睛瞪圆的样子……

着实还是有些心塞。

唉,没办法,自己选的娘子,心塞也得娶。

“榛娘,等我回来。”

这是盛重云留给苏榛的最后一句话。

进京的队伍在日落时分出发。

官道两旁早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兴盛湖镇甚至还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了祭路神的仪式。

在出镇途经的每个路口都摆了朱红色的香案,献给路神的三牲祭品皆也是精挑细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