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1 / 2)
阿亮满脸通红,大口喘着粗气,嘴角咧到耳根,止不住地一边笑着、一边拼命点头,“烛台全抢没了!苏娘子还打了旗语,让咱们今儿接着做!”
还没等众人欢呼,又见斐熙也打外头跑进来,进院儿就直奔木工坊带队的檀俊,喘着粗气问:“月亮椅还有货吗?在大食代寄卖的五十套都抢光了,大订单加急的话几日能送货?”
瞬间,后院陷入片刻的寂静,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再齐刷刷地投向檀俊。
檀俊本就还没从烛台售罄的惊喜中回过神,又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砸晕。一把抓住斐熙的胳膊,声音微微颤抖:“真的?月亮椅也抢光了?”
得到斐熙再次肯定的答复后,檀俊兴奋地转身、对着木工坊的伙计们大喊:“听到没,咱们的月亮椅售馨啦!”
工匠们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立刻舒展。
毕竟来之前重云公子跟庄伯承诺过,若是月亮椅跟蛋卷桌首日销量突破五十套,每位工匠能额外获得八十文的奖励。
销量累计突破两百件时,每人再奖两包米、十斤猪肉;
累计销量达到三百件时,每人添置棉手尉、棉帽各一副。
要是销量超过五百件,除了上述奖励都兑现之外,每人再奖三百文。
如今开幕不过两个时辰就卖光了五十套,众人欣喜若狂,愈发充满干劲。
回过神来的檀俊赶忙问:“月亮椅在兴盛湖只剩四十套存货了,要是有大订单加急,我派人回白水村工坊报个信儿。那边人手充裕,日夜赶工的话,五日之内保证还能送货四十至六十套!”
“要,肯定要。”斐熙难掩兴奋,不假思索地回应:“苏娘子特意交代了,第一批直接按三百套赶制。这次行商们手笔极大,每家下订至少三五套,远超预期!”
刹那间,整个后院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甚至有年轻、不淡定的匠人直接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性子沉稳的已经拿起工具,准备新一轮制作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组装龙舟摆件的两两一组,一人手持刻刀精修、另一人则用熬制好的鱼鳔胶将各个部件精准拼接。
一盏茶的工夫便能完成一艘。庄伯提前估算过,仅派过来的人手、每日也可组装出龙舟摆件一百五十个左右。
烛台的组装就由村民完成,先把灯柱与底座榫卯敲得严丝合缝、再把镶嵌着云母片的灯柱固定,最后安装灯罩和抽屉。
大伙儿组装得多了,早就手法娴熟,每日也可以完成百个左右;
书签相对简便,系上彩色丝绦就成,女工们眼疾手快,一天能完成数百枚也没问题。但瞧着今日销量不多,便少做些。
而与盛家工坊匠人们相比,白水村手工组的村民们在开心里更夹杂了五味杂陈。
大伙儿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往年的冬狩若能收获颇丰,第二年便能勉强糊口。
可再想要额外存下几两银子简直比登天还难。碰上收成不好的年份,一家人只能勒紧裤腰带,在山里苦苦煎熬。
但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跟着苏娘子做这嘉年华,好些人家差不多就是连养老的棺材本都拿了出来。
昨晚怕是没有村民能睡得着,满心焦虑又满心期盼。
如今终于听到光是手工组这里都产品大卖了,那再加上美食组、山珍组、火锅屋……
村民们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不少平时就眼窝浅的已经在默默流泪。
这份喜悦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能过个好年,它意味着一家人未来的生活也有了保障;意味着白水村的孩子们不止能吃饱穿暖,甚至能像苏娘子说的,可以去城里读书!
他们的心情斐熙看在眼里,也是理解万分。但眼下不是恍神儿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自己掰成八份做事。
手工组如此,美食组自然更是如此。
尤其嘉年华上、白水村大食代里,是连苏榛都没想像到的“忙到疯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