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2 / 2)

陈青也是听得频频点头,心中暗自佩服。这白水村表面看是靠新奇的玩意儿才能热闹的集市,内里却是步步为营的棋局啊。

苏榛便继续说:“另外还有第三本帐,算是应急帐。从每日的营收里按一定比例抽取银两存进去以防万一,这也是需要二位出力的部分。后头要是突然遇到设备损坏需要紧急维修、或者哪个摊位遭遇意外需要银钱周转,就能从这应急帐里拨款解决,不至于让整个村子陷入困境或是各摊子之间扯皮。”

陈青是老帐房,可太清楚“各摊子之间扯皮”是怎么回事了。尤其这种联合多人一起做买卖的,应急帐必不可少。

“总之,两位先生若是留下来,要做的帐簿属实不少。”苏榛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语气愈发认真:“薪资一事,我也不绕弯子。这十一日聘期,给俩位日结三钱。若能做到每日准时出账、三日复盘无疏漏,另有结项赏银。”

三钱银子一日,十一日便是三两三钱,肯定是比他俩在寻常商行收入多。

周醒明喉结动了动,下意识就想同意,眼神瞄向陈青。

陈青毕竟老道且见过世面,神色不变,问着:“可算得丰厚。只是不知这结项赏银,具体是如何算?”

“自然不会让二位白辛苦。”苏榛继续说着:“除了帐目清晰无差之外,每三日复盘若能提出被采纳的好计策,一条赏三百文;若全程帐目无差池且建议被采纳三条以上,再赠五钱。甚至,大食代帐务琐碎,每日结算又要赶在闭园后,难免需点灯熬夜,我们也特设了食补和餐补。”

“食补餐补?”陈青跟周醒明异口同声。

斐熙笑着点头,“对,这可是白水村独一份,不止你们会有,我们都有。只要领了我们的员工牌牌,每日能在大食代任意摊位换一份宵夜。另外二位若是不想住宿舍,只要能保证每日上工时长,大食代每日补贴百文”。

陈青与周醒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心动。毕竟在州府,能开出这般优渥条件的商行着实太少。尤其陈青忽然想起自己在盛家熬夜算帐时,也不过是就着冷茶啃硬馒头,此刻心里竟泛起几分暖意。

“只是丑话说在前头。”苏榛神色郑重,“若因疏漏导致帐目不清,或是耽误复盘时辰,每延误一次,扣当日工钱的三成。二位可愿应下?”

周醒明毕竟年轻,且对自己本事自信,先点头应下:“这也应当的。”

陈青则捻着胡须沉吟片刻,终究也点了头:“苏娘子跟斐小哥儿如此坦诚,我若还斤斤计较,倒显得小家子气了。”

苏榛展颜一笑,吩咐斐熙,“你带两位先生去符秀才那里签契,另外上岗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二位上午可先去安置行李,午食后再来大食代帐房看第一日流水。”

一听还专门给他俩预留了安置时间,俩人更是在心里赞了声这苏娘子做事大气。话不多说,起身施礼就先去跟斐熙去签契。

其实关于请这俩位帐房先生、还要给出如此高薪的事儿,白水村筹备组其他人都有些“心疼”。在他们的概念里,不过就是算个数,一日算不明白也无所谓、哪怕嘉年华结束了再算明白不就行了,反正赚多赚少都是村里人自己拿,差点儿就差点儿呗。

但苏榛也实在没功夫给大伙儿解释财务的重要性,好在大伙儿有意见归有意见,大事小情最终拍板还是信任苏榛。

而陈青跟周醒明的确不负“苏”望,上工的第二日就发现小吃摊上的食材消耗与营收数据存在微妙差异,便主动到摊位观察。原来是白水村当值摊主为了方便,在给顾客称取时偶尔会随手添加几串当添头,却未计入营收。

这本也无可厚非,小摊贩主送点儿送添头出去再正常不过。若是苏榛当值,怕是她送出去的添头最多,自然也不可能拦着。

可这小事儿在较真的两位帐房先生看来就是大事,俩人熬夜琢磨了个法子:竹筹记数。

比如每预备好一部分食材就相应按斤数或个数准备一根签子,记送出去的添头,每日消耗一目了然,原本模糊的人情往来,都化作确凿的数据。直观的让白水村大伙儿清楚了送出去多少,再后头三日,食材损耗率从原先的一成半骤降至不到半成,换算成银钱,每日也足足能省三四两银子。

这竹筹实打实拦住了无声溜走的银钱,更让白水村包括苏榛也愈发“精打细算”。

这还仅仅是俩位帐房在节流方面的贡献。在开源上,周醒明在算术方面的能力也展露无遗。他在苏榛给的扇形图上做了改进,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的销售数据精准提供备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