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2 / 2)

谨哥儿认真点点头,“记住了!”

苏榛不再多言,哄着谨哥儿睡下。房车内虽熄了灯烛,但折叠火炉仍旧透出柔和的暖光。

她瞧着那点暖光,默念着原主记忆中的生辰是天启九年,辛未年壬辰月庚午日,即暮春三月廿一。

庚辰对辛未,倒像是隔着时空的对战。苏榛现在也想得明白,命数看似天定,但同样也是靠她自己去活出来。

活得好好的被拉来这异世,若那人觉得她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觊觎她的魂那就比比看,是谁跟这个局面牵连得更深。

呵,究竟谁是苏氏殡葬行当的老祖宗,还难说!

***

嘉年华每日按部就班的经营着,首日就“爆”,后面客流虽有起有落,但就算是落,也基本能达到兴盛湖镇的预想规模。甚至通过口耳相传,参与者返城后不断讲述见闻,吸引了不少邻里次日结伴前来。

尤其苏榛跟斐熙还通过各类行会传递着市集情况,在后头几日吸引了更远的商贩入驻。

所谓的“商机”也接踵而来,比如白水村还提供了暖手炉的租凭服务,在大食代周边多开了数个临时茶棚。人手不够不要紧,就地雇佣,兴盛湖本就是人口大镇,眼下冬闲更好招人。

项松那里也是有样学样,听苏榛的提议在冰拍台附近搞了个“捕鱼达人秀”,邀请游人参与猜鱼重量、品种的小游戏,猜对有奖。

而白水村高薪聘的那俩“专业财务”更是时时显出本事,经他们仔细核算成本,制定了大食代价格梯队。

既有实惠的普通餐,像简单的素面、粗粮煎饼,满足日常饱腹需求;也有主打品质、食材精良的“精品餐”,比如跟渔帮合作的海鲜摊、为孩童设计“童趣欢乐餐”,有动物造型的小包子、清甜的蜂蜜水,可爱又营养;还有跟盛锦书合作的冰屋火锅城适合宴请宾客,赢利也极丰。

并且每日清晨开市的头一个时辰所有餐品优惠一成,吸引早起赶集、图实惠的人,搞得大食代就完全没有“淡时”。这招在两日后也被嘉年华其它摊子学了去,一起火红。

而无论嘉年华里头哪个商户在做活动,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苏榛。苏榛带着餐车去配合。比如“关扑”摊旁售卖热姜茶、糖炒栗子、租暖手炉;

有客商谈大买卖临时会客的,苏榛的餐车可提供茶盏、果盘,甚至还可以直接把餐车装饰成“洽谈车”,又新鲜又有趣。

总之白水村的拖挂房车成了“行商随市而变”,是嘉年华中最灵活的。哪里有人群聚集,哪里就有“移动的饮食解决方案”,恰似兴盛湖未结冰时“往来船只皆载货物,随靠随卖”的陆地模式。

当然这种流动的赢利也不是白水村独得,反正在嘉年华里不收现银而全部是嘉年华币,所以餐车能赢利多少“组委会”最为清楚,会从利润中拔一成给商户。

也有利润不高的场合,商户为了结交下白水村这朋友,直接就不要那一成收入。白水村也不小气,便赠出每日免费茶点份额,相当于“场地置换资源”。

所有规则一日比一日上轨道,苏榛也再不用事无巨细的操心。尤其有了得力助手斐熙、陈青、周醒明、白芳,她竟也偶尔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闲做什么?旁人自是不大清楚,但叶氏毕竟关注得多,知道她在嘉年华市集上默不作声的搜罗了些怪东西。

比如盛锦书替她寻来一块雷击槐木,焦黑的纹理看不出个名堂,被她当作珍宝般收在箱底;又比如她亲自置了一大箱最上品的三年生毛竹纸和竹骨、甚至还请项松帮忙淘了块儿从湖心沉水青石。

叶氏偶尔去苏榛房车帮忙清扫便瞧见了这些东西,她只当是年轻人摆弄的新鲜玩意儿,没太当回事。

苏榛便顺水推舟认了,说是做好了兴许能是个买卖。不然呢?阴阳纸、雷击木、沉水石,要她怎么解释是给活死人用的?

苏榛一点一点的做着准备,做这隔绝两界的局。

十五个日夜,嘉年华也终迎尾声。

日头西斜时,整个市集的喧嚣如退潮渐渐回落。行会执事的暖棚里,柳嫣、项松、萧容、乔里正、苏榛,以及所有管事儿的、管帐的团团围坐,共饮最后一盏告辞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