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1 / 2)
此刻再见着,只顾着往斐熙跟前扑,棉鞋在结冰的青石板上打滑,差点撞翻斐熙身后那位仙女似的年轻娘子。
之后好一通扑通、寒喧、介绍、问安。苏榛脸上挂着笑,心里却在吐槽多亏白水村没这么吵的学徒……
总之在前院儿耽搁了一会儿,斐熙也终于引到了正题,请阿福带路去寻他师傅。
时下的这种私人金银作坊跟银楼银铺的经营模式是不同的:银楼银铺买卖都在柜台上,而作坊买卖却是做在后院。
寻常拿碎银打簪子的散户,阿福压根不会往后院领,客客气气带人往炭炉边一坐,聊聊敲几锤子就能打发。
遇到了真有大活计的主儿,才会被让到后院。懂行的人清楚,能过后院那道门的,怀里揣的至少是五十两往上的银锭。
而当街前院儿听不见的錾花声,到了这儿才清晰起来,“叮叮当当”混着炭火味儿。
苏榛其实很爱参观这种有风格、有神秘味道的院子,可惜跟人家也不熟,初来乍到得懂规矩,眼睛不能乱瞟,老老实实等着阿福进里屋去唤了师傅陈银匠出来。
有斐熙领着,一切自然是顺利得很。内堂门帘很快就从里头被掀开,陈银匠戴着露指皮的手套跨出来,鬓角还沾了不少松香碎屑,嗓音粗粝而热络:“斐小哥可算来了!”
目光在触及苏榛时顿了顿。斐熙赶紧上前半步,先说漂亮的过年吉祥话,随后很快转入正题,侧身郑重介绍:“托您的福,在下今冬谋了新营生,这位便是白川府大名鼎鼎的苏娘子,也是我新东家。”
苏榛一汗、陈银匠一惊。
苏榛汗是汗在斐熙介绍她的用词是“大名鼎鼎”。
而陈银匠当然听过苏娘子大名,西街早传遍了兴盛湖嘉年华的风光,都说幕后操持的是位能算破天的娘子,却没想竟是眼前这眉眼弯弯的小姑娘,瞧着比斐熙还小几岁。
“陈师傅?”斐熙见状轻咳一声,陈银匠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在围裙上擦着手,“哎哎!贵人快请进!”
苏榛朝着他福了福身:“久仰陈师傅大名,熙哥儿一直跟大伙儿介绍说西街的银器纹样,数您家最有灵气。”
陈银匠一听这话可不就开了怀,自谦几句之后转身亲自掀开里屋门帘,再请:“贵人快里头坐!”
第218章
苏榛跟斐熙才随陈银匠进了屋,阿福就已经机灵的送了茶果进来。几人边用茶点边寒喧了几句,斐熙便直接入了正题,“今日我带东家前来,是想劳您打制些物件儿,不知您眼下可有空档?”
陈银匠恭敬发句:“敢问贵人,是大物件儿还是小物件儿?何时要?”
斐熙看向苏榛,苏榛垂目想了想,“不算大,但比较琐碎。陈师傅,您打金丝可以打到多细?”
以前苏榛在现代的时候参观过一个博物馆,里头的金缕玉衣,连接玉片的金丝最细处仅零点一毫米,基本就是比头发丝还细了。但那毕竟是皇家工艺水平,时下白川府地处偏僻,一般的民间工匠能打到零点二毫米已属不易。
陈银匠闻言,想了想才认真回答:“若说寻常打制首饰的金丝,老汉能打到三分。”
说着,又佝偻着背往前倾了倾,手指比出个细缝:“不过前年给城西柳记胭脂铺打鎏金嵌珠的钿子,倒是试过更细的,约莫能到两毫。”
时下的“两毫”,约等于现代的零点二毫米,倒是跟苏榛预测差不多,但还是不够好。
心里想着,面上就露了心思。
陈银匠毕竟多年老师傅,极是会察言观色的,瞧得出苏榛不大满意,倒也是怔了下,“再细的话,怕是要费三倍功夫,且金丝易断,得用特制的拔丝板一点点过。”
他顿了顿,又补充一句:“若只是寻常缠花嵌珠,半分的金丝足够使了,结实又不易散。”
苏榛摇了摇头:“若我不要其它工艺也不要任何镶嵌,只要金丝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