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2 / 2)

甚至萧容觉得,苏榛就是上天派来助他成事之人,否则怎会在他愁于没有藏兵匿地的时候、苏榛就献计了流民新政?

当然,与公与私,他都不会亏待了苏榛。待成事后,高氏只能为太子侧妃,正妃之位,必是榛娘。

可惜萧家小院儿火炕上的苏榛正睡得四仰八叉,什么太子妃、什么天家,她现在关心的就是能不能活着……

二月廿五,新都暖阳初照。

乾宁观里,盛大的金箓斋仪式终于开始了。此次金箓斋是为保国运昌隆、帝王安康而设,意义非凡自然引得各方瞩目。

清玄道长身着日月星辰法衣,依照古制在醮坛上布下灯阵,火苗跳跃代表驱散世间阴霾。

随着仪式开始,观内道士们或击鼓、或敲磬、或摇铃,法器之声交织。前来参礼的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醮坛两侧,全部敛去了平日的锋芒,透着与祭典相符的恭谨。

坛前最上首的位置铺着明黄毡毯,天家正身着玄色道袍,神情肃穆地望着三清像。

这是天家登基以来首次亲赴金箓斋。明面上是“保国运”,实则借着这场斋仪将满朝重臣聚于乾宁观,既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敬天保民”,也是对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敲山震虎。

礼部尚书纪文捧着祭文诵读,“伏惟三清垂佑,四海归心,愿我大宁,河清海晏,国祚绵长……”

一边念、一边偷眼瞥向天家,可对方眼帘微垂看不清神色,纪文心里暗暗打鼓。这几日打白川府召过来的那位在朝堂上提出了“海运开源策”,陛下虽未驳回,却也未准,应是还在权衡利弊。

诵读完毕,纪文缓步走向祭坛,把刚刚诵完的表文放入焚炉中,意为将诉求上达天庭。表文燃尽时,清玄道长主持献供,将斋仪的功德回向给天下苍生与帝王,祈求国泰民安。

约摸半个时辰后主体流程完毕,天家也结束了最后的礼拜,由内侍扶着转身,准备沿西侧偏廊离场。

那里是观外马车停放的方向,也是来观礼的商贾队列。

而能出现这儿的商贾,自然绝非寻常贩夫走卒。大宁朝虽重农抑商,但自去年黄河决堤、北境军饷告急后,朝廷急需商贾之力填补国库,这才在此次金箓斋中特设“商贾观礼席”。

说是“观礼”,说白了是让那些手握经济命脉的巨商们近距离感受些皇恩,也让天家看看“钱袋子”们的成色。

并且这些人有实打实的“钞能力”。要么垄断着粮食、盐铁、丝绸,要么掌控着漕运、钱庄。甚至有几位暗中与宗室、重臣勾连,生意版图早已渗入朝堂。

天家心知肚明,但奈何眼下无论是人还是钱他都缺,尤其在推行“海运开源策”的节骨眼上,这些人手里的船、钱、海外渠道,都是朝廷急需的筹码。

盛重云夹在这些人中间,本就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更因所求坦荡、姿容绝佳而显得无比突出。

就在天家的玄色道袍扫过商贾队列中段时,末尾那尊半人高的青铜香炉突然被人猛地推倒!

“哐当”一声巨响,香炉砸在青砖上,火星四溅香灰飞扬,挡住了禁军的视线。

烟尘弥漫中,一个穿着浆洗发白道袍的扫地杂役从香炉后窜了出来,离天家不过三步,手里攥着根磨尖了的铁钎子疯了似的扑过来!

“有刺客!”禁军统领的吼声惊醒了呆滞的众臣。

关键时候天家的贴身内侍吓得腿一软瘫坐在地,连护驾都忘了。眼瞧着铁钎就要刺中天家之际,盛重云上前几步一把拽住天家的道袍袖口,将人往自己身后猛拉。

天家踉跄着撞在他胸口,而他自己却被惯性带着往前踉跄半步,正好迎上杂役的铁钎子。

铁钎子深深扎进了盛重云的右肋……

与此同时,白水村。

苏榛被谨哥儿拽着左边袖子、被叶氏攥着右边胳膊,踉跄着刚迈出门槛,脚下还没站稳,目光就撞进一片攒动的人影里。

春娘、舒娘、丽娘、大江哥、小树、符秀才、李家奶奶、白老汉、白芳、山梅、乔里正,甚至还有木工坊檀俊……

全村她熟知的面孔像是都来了,院里站不下、院外还有。